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必須加以轉變,哪怕曹操不來攻擊,孫權都應主動採取行動。這其中的道理,除了對江東政權的命運有過遠景規劃孫權和魯肅以外,其他人是無法體會到的。不,也許還有周瑜。
下一章:元帥音樂家
元帥音樂家
前蘇聯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曾在他的*中寫道:“在有極大權力的人物中,真誠喜愛過我的音樂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身為蘇聯紅軍總參謀長、陸軍元帥的圖哈切夫斯基一生戰績無數,被認為是紅軍中最富才華的高階軍事將領之一。同時,他也極具音樂天賦。他拉一手絕好的小提琴,甚至在當了司令員後自己親手做了一把小提琴。在戰爭間隙,他會去音樂廳欣賞歌劇。
而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中國,同樣有一位兼具軍事才能與藝術氣質的將軍得到了世人的敬重,沒有音樂家的記錄留下他的音樂才情的具體佐證,但只消史書上一句“曲有誤,周郎顧”便足以說明一切。
周瑜自出道以來,命運就與孫策及他的江東政權捆綁在一起。周瑜和孫策是同年,而且非常友善,是拜了把子的哥們。當聽說孫策脫離袁術東渡創業,周瑜就義無反顧地帶著家兵在路上迎上了孫策。孫策見了周瑜,大喜道:“吾得卿,諧也。”於是孫策與周瑜聯手接連攻克了江東割據勢力,打下了足以立身的基業。然而此時,周瑜還隸屬於他的叔父、袁術屬下丹陽太守周尚的調遣。孫策為了不使袁術生疑,暫且先讓周瑜回到袁術陣營。袁術也有心以周瑜為將,但周瑜早看出袁術沒什麼前途,找了個理由離開了袁術。建安三年,周瑜回到了孫策的陣營。此時的江東政權已經是如日中天。孫策親自來迎接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將,以及兩千精兵和五十名騎兵扈從。此時的周瑜和孫策才二十四歲,同學們看一看,差距啊。
周瑜和孫策的合作成為江東政權建立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最佳拍檔。更可貴的是,兩人都有同樣的志趣,就是進取中原,稱霸天下。然而,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當這一襲擊許都的良機到來之時,孫策卻遭仇人刺殺,過早離開了人世。孫策的過早離世給江東政權造成莫大的損失,也從此改變了周瑜的人生。而在之後周瑜與孫權上演的江東二重奏中,孫策早逝的影響將再度體現。
下一章:周瑜與孫權的江東二重奏 。 想看書來
周瑜與孫權的江東二重奏
侍奉的主子變成了哥們的親弟弟,對於周瑜來說是一個需要適應的過程。
孫權比周瑜小,比起周瑜來說,孫權又缺少戰爭經驗。因此,孫權在繼位之處就像對待兄長一樣地對待周瑜,並把軍事事務全部交由周瑜掌管。周瑜也確實盡職盡責,建安十三年春天,由周瑜為前部大督的軍隊攻克了江夏,斬殺黃祖,為孫堅報了仇。
只是令人奇怪的是,這場勝利來的如此遲緩。可以說從孫策平定江東開始,*黃祖、為父報仇就是江東政權的既定策略,這也符合後來魯肅為孫權所劃定的先取荊州的戰略構思。但這場戰事卻極為漫長。拋卻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一年之間長達六年無所事事的空白期不說,即算是從建安十一年反擊黃祖入侵算起,征服江夏也花了兩年的時間,這和孫策、周瑜數年間即有江東的擴張速度大不相稱。
唯一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是,孫權繼位後調整了對外策略,由積極地對外擴張轉為帶有保守傾向的戰略防禦。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孫策死前奇襲許都的計劃在孫策死後會立時流產。按道理說,孫策雖死但奇襲許都之計仍為可行,周瑜仍能成為統兵之將。但這一切都不符合孫權對江東的戰略盤算,可以想象,這個十八歲的少年早就規劃好了江東的未來。這一未來和孫策的理想大不一樣,也和周瑜的理想大不一樣。
孫權與周瑜的分歧應該是從孫策死之後就形成了:周瑜仍秉承著孫策的志向,竭力實現江東政權的拓展與爭霸。以周瑜的野心,小小的江東絕不是他馳騁的舞臺,他要揮戈中原,與曹操一爭天下。而孫權則自始至終保持著理性和謹慎,在面對任何一場戰爭,孫權都斟酌再三,如何保全江東,如何最大限度地維護父兄建立的既得利益是孫權最為重視的。周瑜的霸業願景在孫權眼中只是輕狂的軍事行動。兩人對外戰略的長期不和導致江夏之戰一拖再拖,也使兩人關係變得更為微妙。
然而,赤壁之戰使孫權和周瑜的心思走向了暫時的一致。曹操轉瞬間佔領了荊州,擠壓了江東政權的政治空間。劉備東逃又遞來聯盟訊號。這一切都促使孫權儘快做出決斷。無論《三國演義》和電影《赤壁》都將孫權對參戰的猶豫和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