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門,在武則天的迎仙宮搜出張易之、張宗昌,就地處死,完全控制了武則天。
事情既已至此,就順便把武則天請下皇位,迎立中宗。政變的第二天,武則天下《命皇太子監國制》。政變後的第三天,中宗即位,去掉武周國號,仍稱為唐,中斷了十五年的大唐復立。
武則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在武則天稱制期間,李弘、李賢被武則天毒死和逼殺,李顯曾即位為中宗,但沒過多長時間,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李旦也曾在中宗之後為睿宗,不過“居於別院”,從未上過龍廷。
中宗李顯在武則天當政中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他先是被幽禁於皇宮別院,繼而被流放到房陵,在房陵亦被軟禁。在武則天當皇帝的十五年裡,他們夫妻倆的確是膽戰心驚地過日子,因為武則天已害死了兩個親生的兒子,李顯惟恐什麼時候厄運會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所以每當京城有詔書傳來,李顯都惶恐地要自殺。這時候,妻子韋氏總是勸他說:“人世間禍福無常,最多也不過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為什麼要急著自殺呢?”就這樣,夫妻倆相依為命,一起度過了十五六年的惶恐歲月。
公元705年11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憤恨而死。死前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年,其子唐中宗不顧眾人的強烈反對,為母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護靈柩回長安,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人們看到在乾陵旁聳立著兩座高大的石碑:一座是“述聖記碑”,記述著高宗的文治武功,碑文是武則天寫成的。另一座就是武則天女皇的紀念碑,碑上隻字沒有。據說立無字碑也是女皇的遺囑,讓她的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無論是漢朝的呂后還是唐朝的武則天,她們身為女人,在其柔媚的外表下,掩蓋著的是果敢、狠毒、強硬的性格。她們將剛烈和嫵媚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把大略雄才與陰險狠毒的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可以說,她們具有英雄之相。
武則天稱帝十五年,前後專政近五十年,在她掌握政權期間,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間,共取進士二百零五人,而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的五十五年間,取進士一千多人,選拔了一大批庶族地主出身的優秀人才。她還極其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倡導編纂了許多文化典籍。
當然,武則天晚年生活靡費很大,讓她的侄子武三思及男寵張氏兄弟把持朝政也造成了政治的混亂,尤其是她縱容女兒太平公主爭權奪利,做了許多壞事。另外,她任用酷吏,大殺宗室大臣,李唐宗室近支被殺盡,除自己的親生兒子李顯、李旦以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全部誅除。十四年間的五十八個宰相,被殺被貶各有二十一人,佔百分之七十二以上。武則天終於落下了一個“千古忍人”的惡名。
但無論如何,武則天還是像一顆流星劃過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蒼穹,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引發著後人無限的思考。她的所有的意義,就在於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
的確,她想把李唐王朝變為武周王朝的企圖是失敗了,後人談起武周時期,只是把它當作唐朝的一個小插曲,或是唐朝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本不把它看成是一個獨立的朝代,更何況武則天臨死之前,還政於李氏,彷彿本來是李家的政權,自己只是代為管理一段而已,連自己都不承認有獨立的皇帝資格。
當然,武則天更沒有把中國變為一個“女兒國”,沒有把中國的男皇制改為女皇制,儘管她不服,儘管她採取了許多畸形的手段進行抗爭,她還是失敗了,她所爭取到的最大的榮譽是能與高宗合葬,這或許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她有著同皇帝平等的女皇的地位,但要想壓倒男皇,那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
然而,這已經夠了,武則天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皇帝寶座上,給門閥士族勢力以毀滅性的一擊,使這塊板結的土壤開始鬆動,也給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擊,使中國的男人們終於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當眾打了中國宗法觀念的一記耳光,讓中國男人從此不敢忘記中國女人的威力。
我們決不做把男皇制換成女皇制的無聊之想,只是想透過武則天的成敗,看看女人為中國歷史注入的活力,這對於從深層裡解放我們的思想,或許不無好處。
也許是武則天這位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開了女人做皇帝的先河,引得韋后、太平公主甚至安樂公主這樣的女人都躍躍欲試;也許是武則天的雄才大略顯示了女人的威力,使得中國的貴族婦女不甘再屈居人下或是屈居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