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2/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弄墨。其屬下的將軍大臣也爭相修花園,玩古董,養戲班子,整日尋歡作樂,甚至打仗時還帶著舞女作伴解悶,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對於張士誠,朱元璋不急於一下子將他消滅掉,而是分三個階段對其圍攻:首先,攻蘇北和淮河下游地區;然後,取湖州、杭州;最後,南北夾擊,攻破平江。
朱元璋在圍攻張士誠的同時,派大將廖永安去滁州假意迎接小明王至應天,從瓜州(今江蘇六合東南)渡江時,廖乘機把船弄翻,使小明王溺死江中。這樣,又為以後的登基,掃清了一個絆腳石。
與此同時,朱元璋還制服了浙江的方國珍,平定了福建的陳友定,又乘勝南進攻克了廣東、廣西。在實現了整個南部中國除四川、雲南外的統一後,不失時機地調集精銳部隊實施北伐,同元朝政權展開了最後的大決戰。
元朝政權雖然依靠地主武裝,於至正十九年(1359)攻陷了宋政權都城汴梁(今開封),後又拔掉了宋最後一個據點安豐(今安徽),把北方紅巾軍也鎮壓下去。但它的統治基礎,也在各支起義軍,特別是北方紅巾軍的沉重打擊下趨於瓦解。此時,它僅僅依靠幾支地主武裝支撐殘局,且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已是搖搖欲墜、不堪一擊了。
1367年10月,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大軍出發前,他親自制定了一個周密的作戰計劃:“先取山東,撤除大部的屏障;再回師河南,剪掉它的羽翼;奪取潼關,佔據它的門檻。如此一來,天下形勢為我所掌握,然後進兵大都,元朝勢孤援絕,可不戰而勝。”
北伐戰爭按照朱元璋的計劃順利實施了。當年十月,徐達就率軍推進到山東,平定了山東全境;繼而兵分兩路,又勝利進軍河南,所向披靡,元朝將領紛紛歸附。至第二年三四月間,北伐軍包圍元大都的戰略已告完成。
元朝最後的一個皇帝——元順帝眼看援軍無望,孤城難守,慌忙帶后妃、太子北逃。八月,徐達率領大軍攻進大都,統治近百年的元朝政權宣告被推翻。明朝呼之即出。
圓了皇帝夢
雖然朱元璋從骨子裡就想登基做皇帝,但不好由自己提出來,好在有一批貼心的下屬早巳看出了他的心思。
早在七月間,在朱元璋興致勃勃地與熊鼎等文臣研究慶典雅樂時,李善長便率群臣上表,勸元璋即皇帝位。朱元璋認為時機尚不成熟,“一統之勢未成,四方之途尚便”,而沒有采納。到了十二月,在戰場上南北大局已定時,李善長又率文武百官奉表勸進。朱元璋自謙說:自己“功德淺薄,自愧弗如,還不足以當此造福萬民的皇帝重任”,而再一次推辭不就。第二天,李善長再率百官懇請,說道:“殿下謙讓之德,已經著於四方,感於神明。願為生民百姓的利益著想,答應群臣的要求。”朱元璋終於同意登基做皇帝了。
經過多日的準備,1368年正月,在北伐勝利攻克山東的凱歌聲中,40歲的朱元璋在文武百官的歡呼聲中於應天城中的奉天殿內正式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應天今為南京。至此,一個出身農家、橫笛牛背的牧童,經過奮鬥,終於成了我國曆史上繼劉邦之後的又一位出身布衣的開國君主。
凡事冷靜,是朱元璋成功的一大秘訣。越是打了勝仗,越是辦事順利,他的頭腦就越清醒,就越是能從中捕捉到可能發生的隱憂隱患。現在袞冕登極,實現了多年的願望,他自然處在極度的興奮當中,不過他很快就從激動的情緒中平靜下來。即位第二天,他就告訴身邊侍臣,說:“你們知道,創業之初是怎樣的困難,而不知道守成會更加困難。”第三天,在奉天殿內外大宴群臣時,他又專門講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說:“處天下者,當以天下為憂;處一國者,當以一國為憂;處一家者,當以一家為憂。身擔天下國家之重,不可頃刻忘卻警畏。”
朱元璋的成功印證了這樣的真理:成功決非朝夕之功,而是日積月累,辛勤勞動的結晶。世上有一個恆定的法則:你付出的越多,上帝給你的饋贈就越多;尤其是對於想獲得榮譽和成績的人來說,更是沒有什麼別的選擇,只有不懈地努力,不斷地學習,不停地付出,才能得到常人得不到的成就。
偉大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它永遠屬於那些用一生的血汗乃至生命去拼搏的人。人們往往容易過多的乞求成功的輝煌結果而忽視奮鬥的艱辛過程,其實,世界上沒有白撿的便宜,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汗水,一分收穫”。正如成龍那首《真心英雄》中所唱道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