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令的王虎臣和陳平喜,就算是再怎麼清楚自己身後有可能受到批判,也會毫不猶豫的下達這個命令。
因為他們見到過漢家百姓受到的欺壓和凌辱,因為他們知道女真人對漢家的仇恨。養虎為患的道理,他們很清楚。
只有死了的女真人,才是好的女真人。
據說葉應武在收到遼東大屠殺訊息之後,沉默許久,只是說了四個字:“因果報應。”
至於這因是哪一世的因,果又是哪一世的果,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遼東二十餘萬女真人,已經化為了塵土,就算是有少數僥倖逃過的,也都隱姓埋名改換身份,再也不會有人知道,在遼東曾經存在過這樣一個民族曾經一度稱霸天下。
遼東千里之外,蒙古和林。
塞上明珠和林城,此時已經不復當初的繁榮,來往的商隊早就不見了蹤影,商人的鼻子最是靈敏,這和林城外一場大戰是免不了的,他們當然不會傻乎乎的向和林城跑,更何況隨著蒙古在山西和幽燕大敗,整個蒙古的經濟已經瀕臨崩潰,和林城中以及周圍草原上的大小部落早就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誰還有心情做生意?
不過和林並沒有因此而蕭索破敗,從草原各個方向上趕過來的大小部落雲集和林,規模並不大的城中已經裝不下這麼多人,導致很多部落乾脆直接在城外駐紮,一座一座連綿看不到盡頭的營寨和雪白的蒙古包將整個和林保護在中央,而隨同部落遷移的牛羊就在遠處的草原上放牧。
至少在八剌的軍隊殺到之前,這一片草原上的草還是屬於忽必烈部的。
“已經有兩天沒有部落過來了,”站在和林並不高的城牆上,一身素袍臉上滿是風霜的劉秉忠低聲說道,言語中帶著濃濃的擔憂神色,“這樣算起來,和林周圍也就是勉強集結起來兩三萬人,並且這其中還有很多孩子和老人這已經是我們現在所有的軍隊了。”
作為忽必烈生前重用的臣子,又是一個漢人,這些天劉秉忠頂著多大的壓力恐怕誰都難以理解和領會。這位被稱為忽必烈時代“耶律楚材”的名士,不只是要面對忽必烈死後八剌軍隊即將到來的壓迫,還有他本人身份帶來的尷尬。
畢竟歸根結底劉秉忠是一個漢人,當初有忽必烈在,而且執行漢化政策以收攏北地漢民之心的情況下,劉秉忠的存在合情合理,但是現在忽必烈已經死了,而且是死在漢人的手中,所以對於劉秉忠,蒙古朝野頗有議論和懷疑,雖然劉秉忠有如史天澤,對於蒙古的貢獻和忠誠毋庸置疑,但是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現在蒙古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當然很難相信一個外族人。
更何況就算是對於蒙古忠誠的史天澤,在幽燕之戰中也是和伯顏一起投降了。雖然忽必烈親自下令不必追究,但是畢竟在蒙古人看來史天澤和伯顏兩個就算不是罪人,也算不得什麼好漢。而連帶著對於劉秉忠,自然也有很多質疑的人,畢竟誰都不敢確定劉秉忠到了關鍵時候,會不會有如史天澤那樣舉手投降。
史天澤投降,蒙古忽必烈部丟掉的是幽燕,但是一旦劉秉忠投降,丟掉的可就是和林城,忽必烈部的最後脊樑也就算是被徹底打斷了。
不過劉秉忠對此不置一詞,並且用他的實際行動為保衛和林做準備。相比於那些在草原上長大的蒙古將領,他在城池佈防上頗有心得,恐怕這也是為什麼蒙古人現在還不得不用他的原因。
當然先帝忽必烈的信任、大國師八思巴和中書左丞相安童的全力支援以及大亂在即不應輕易罷免朝中重臣的原則等等,終於還是讓劉秉忠此時此刻有資格以蒙古太保、領中書省、光祿大夫的身份站在這和林的城牆上。
和劉秉忠一起走上城牆的正是中書左丞相安童,這位蒙古赫赫有名的年少天才臉色也是和劉秉忠一般無二的凝重,伸手撐著城垛,他的目光在城下的營寨上掃來掃去:“劉相公,你說這八剌現在還是一點兒蹤影都沒有,到底是打的什麼算盤?既然知道我們兵力不多,若是這樣按兵不動拖延下去,難道他就不怕事情有變麼?”
劉秉忠嘆了一口氣,整個蒙古高層死的死、被俘的被俘,現在能夠站出來支撐這一片支離破碎天空的,竟然只剩下他們寥寥數人。除了他劉秉忠本來就是一介書生,不過是年輕的時候在戰火中多有闖蕩方才有所經驗之外,其餘的大臣也都是愣頭青。
總掌政務的中書左丞相安童年少成名,但是畢竟有些青澀,有的時候天才的腦袋是戰勝不了豐富經驗的,而現在安童最缺少的就是經驗。按照忽必烈的設想,由中書左丞相伯顏帶著右丞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