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些瞭解。但也僅是一些瞭解而已,相比‘科技’。他更相信‘科學’,因為他是一個科學家。
科學和科技,看起來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意義完全不同,甚至可以用互相‘看不慣’來形容。
科學家認為,他們研究的是事物的本質,一切‘技術’都是建立在本質上,技術只是手段,而科學才是真理。
但是對於科技者則覺得,無論科學家的理論怎麼超前,如果不能用科技視線,這個理論的價值就基本等於零。
這種差異是微妙的,因為實際上科學和科技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就如同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區別,科學家提出一個理論,可能只是頭被蘋果砸一下,但是證明這個理論,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有的時候,科學家會抱怨‘技術’的進步太慢,不能很好的支援他的理論。但更多的時候,技術者則會抱怨近些年的科學界,為何停滯不前。就像埃隆馬斯克,他就經常抱怨電池技術的進步太小,火箭燃料的能耗比太低,他把電動汽車的‘科技’部分已經弄得無懈可擊,但是因為續航的關係,不得不被愚蠢的傳統汽車行業者詬病。
但這不是他的能力範疇了,哪怕他把汽車的軟體硬體翻新再翻新,他也沒法解決鋰電池只能儲存多少電量的問題。在現有可以普及的技術中,在單位體積內哪怕提升50毫安,都能被鼓吹一陣,技術的提升基本都是在節約耗能,而不是在提升容量。
節約耗能和提升使用者體驗,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是一個悖論。因為作為一個汽車供應商,你不能告訴你的使用者,為了讓他的車多開二十公里,這一路上他別聽音樂了。或者說,如果你聽了一首歌,最後三百米你得推車回家。
這簡直就是在侮辱人類的智商。
誰也不需要一個只能在社群內開的‘碰碰車’,人們開車是為了實現遠距離移動。他們要開車穿過狂野沙漠,甚至比賽,拉力賽競速賽,取代愚蠢冒煙的傳統汽車,現在一切都具備,唯獨找不到‘汽油’,馬斯克甚至有過一個計劃,說服消費者放棄汽車後備箱,因為如果把後備箱全部裝上電池,會讓這輛車的續航能力提升三倍。
但這項計劃最終還是流產了,因為續航提升三倍帶來的,是三倍的充電時間。特斯拉公司曾經做過一個統計,一個人能夠接受的最大充電等待時間是一小時二十分,而如果在著急的情況下,必須在五分鐘之內提供至少六十公里的充電能力。
這個致命的指標,限制了特斯拉的發展,因為現在這個地球上的科技。提供不了這項技術。莫雷的實驗室能造出來這種電池,但是一塊造價高達九十萬美元。這種完全實驗室的玩具,絕對不是特斯拉想要的。
埃隆馬斯克為此殫精竭慮。他甚至在科學界放出話,如果誰的理論能夠解決他的問題,他將送出一個億美金的獎金,外加不惜一切代價的合作。有一種人,他們是想要折騰這個世界的瘋子,他們的想法與眾不同,不是顛覆這個世界就是顛覆他們自己。很顯然,埃隆馬斯克,和喬布斯一樣。都是這樣的人。
矽谷曾經評價馬斯克,在他死後,他將享有超過喬布斯的殊榮。因為喬布斯只是改良了蘋果,而馬斯克在種樹。馬斯克自己覺得在種樹,但是他對自己能夠超過喬布斯不抱希望,因為喬布斯的蘋果手機,需要的電能只要幾千毫安電量就能用十個小時,而他的汽車,需要幾百上千倍的點亮也跑不到一千公里。
他曾經公開表示過。他與他的夢想,只有最後一公里的距離。而現在他迫在眉睫的就是解決這最後一公里的能源,無論是火箭也好,超級磁懸浮也好。智慧汽車也好,人都沒法扛著它走一公里。
他關注了與此相關的所有科學家的研究,劉一也在他的關注列表中。但是他也犯了和大多數人同樣的錯誤。他低估了這個年輕的科學家,直到今年的諾貝爾獎塵埃落定。最後角逐者只剩下兩個人,他才注意到劉一的研究。但是最初。他也沒有往電池這方面想,他在想能否利用劉一的新技術解決他的火箭燃料問題,就披露出來的資料上看,他覺得很有可能。
他知道這種技術,在劉一中國人的背景下,他一個美國人很難拿到,所以他也不著急,因為火箭計劃在休整期,他在等待日後的合作。但是超級電池的訊息讓他坐不住了,畢竟太空太遙遠了,如果能現在就解決了地面的問題,他寧願放棄太空計劃也在所不惜。
他來到韓國三天,一直不動聲色,在運用各種渠道瞭解劉一這個人。他甚至與三星的代表碰面,與現代汽車的代表碰面,想要旁敲側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