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未失。因此就推想本元效能是經常存在的。(四)這個人既已滅盡妄想的本元,生理上再沒有流動遠轉的作用。生滅的妄想心, 已經永遠消滅。所以認為在理性中,自然也會是不生不滅。因為他們以為心的推理,設想一個超越妄想的理性, 卻是經常存在的。總之,他們因為推理想象某一事物的經常存在,而亡失了正遍知,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二外道,建立圓常的理論。
(3)在這種正知的禪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以上所說的十類天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禪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 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對於自他之間,(主觀的我和客觀的外境,)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四種顛倒的見解,生出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這個人觀察自己的靈妙靈明之心,遍滿於十方世界,就以這個澄澄湛湛的便是最究竟的神我。 由此推想,我本來遍滿十方空間裡的一切處,無怕不在, 凝明不動。一切眾生都在我心中自生自死,唯有我的心性,才是常存的。其他一切,則有生有滅的,是畢竟無常性的。(這種理論,是瑜伽學術的根源。)(二)這個人不肯反省觀察自心,只遍觀十方無數無量的國土世間,見到劫運毀壞的時候,無一物可以存在,名之為畢竟是無常的種性。那個空界的效能,卻不受劫運影響而毀壞的了,所以就名之為究竟的常存之性。(三)這個人別自反省觀察自心,確是精細微密,猶如物質的微塵一樣。(相同於物質的原子能)雖然周流六虛,變動不居,天然的效能,根本沒有移改。它卻能夠使這個身體,即生即滅。它自己本來是不壞的,因此名我性是常存的。那個從我天然之性流出的生死作用,就名為無常之性。(四)這個人自己知道想陰盡了,見到生命本能活動的行陰的流行不息,就推理行陰就是經常存在的常性色(心物的光和能)受(感覺)想(思想)現在都已經滅盡,可以就名這些都是無常的。(這種理論,大體相同於現代自然科學和部分哲學中所說的理論。認為主觀的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客觀宇宙是存在的。)由此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第三外道,一分常存的理論。
(4)在這種正知的禪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禪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 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對於時間和人我,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四種有邊論:(一)這個人心裡推想生命活動的生元,是本能地滸不息,可以推測到過去和未來的,就名為有邊。推測現在的心,是念念相續不斷的,就名為無邊。(二)這個人可以看到八萬劫初,就有眾生存在。對於八劫以前,寂然不聞不見。認為八萬劫以前無聞無見處,就名為無邊。當八萬劫開始有眾生時,就名為有邊。(三)這個人認為自己遍知一切,已經證得無邊性。其他一切的人,都顯在我的能知性之中。但是我卻不知其他人等能知之性的邊際。於是認為別人都不能得無邊之心,只是具有有邊之性而已。(四)這個人窮究行陰的空性, 就依他所見到的, 自心加以計算和想象。 認為一切眾生的一身之中,都有兩面的作用。一半是生起作用的;一半是空的。因此認為世界上一切所有,也是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總之,他們都由此去推理想象有邊與無邊,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理。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四外道,建立有邊際的理論。
(5)在這種正知的禪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禪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 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在他所知所見的境界當中,生起推理和想像。這個人就人墜入四種顛倒的見解。就矯說另有一不死的存在。隨便建立四種矛盾對立的理論,自己反遍計其所執的謬論:(一)這個人觀察生命本能活動中的變化之元, 見到遷流不息的,就名之為變。見到相續執行的現象,便名之為恆。見到自己所見之處, 就名之為生。見不到能見的根本, 便名之為滅。在相續執行的基本原因中, 認為另有一具不斷的效能,就名之為增。正在相續執行之中,其間有空隙隔離之處,便名之為減。見到其各個存在處,就名之為有。見到其各個亡失處,便名之為無。這些道理,都由用心觀察所得而發生差別的知見。如果有求法的人來問他的義理,他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