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遊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世界十三年了,十三年的時間,讓他從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成了當下三十六歲的中年大叔。
人到中年,想的就是多一些。
皇帝,人人都想當,可現在李元吉感受到的,卻是無盡的孤獨。
早已沒了當年的衝動與興奮,剩下的,只是枯燥與無聊。
李承光成長的還不錯,可一方面李元吉又希望他可以快些長大,一方面則又希望時間可以回到過去,重回十一年前的時候,自己還在鎮州的那段日子,重回剛剛穿越回來的時候,如果能夠再來一次,或許自己會選擇告密,至少也要讓大哥李建成有所防範。
思緒,漫無目的的飄蕩著,半個月的時間眨眼即逝。
……
時間來到了正旦,李元吉舉辦的第十一次大朝會。
這一次的朝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又是最特別的。
因為時間來到了神元十一年,一個看似普通的年份,但卻是天下百姓共同期待的年份,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大唐將全面取消課賦制度。
雖然去年只需要繳納一成的課賦,但到了真正取消的時候,百姓心中還是很期待的。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十年前就已經做下的決定。
一些知情的大臣們,卻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為他們知道,今年的朝會,必將載入史冊,成為最閃亮的之一。
成為太子的第一年,李承光便上奏善待老者,當年開始,七十歲以上老者,每人每月可以獲得一斗糧食的補助,這一政策一直實行了三年,從未間斷過。
這一政策不僅讓太子收穫了大量的民心,同樣也使朝廷的凝聚力更加強大了,皇帝的影響力也隨之進一步的增強了不少。
中間沉寂了兩年的時間,等待了兩年的時間,準備了兩年的時間,今日,太子又將上奏。
上奏的內容,內閣大臣們已經知道了,跟上一次一樣,一些詳細的資料,還是由這些大臣們提供的。
同上次一樣,李元吉提出的方向,李承光親自操刀主辦,並且制定的方案。
其實李元吉是不想提出來的,但以李承光的年齡與智商以及見解,是看不到現在的問題的,所以他只能提出來,然後讓李承光去解決,去成長。
依舊是一套古老的流程,朝拜,總結,展望未來,到了末尾,李承光再一次的站了出來。
“父皇,兒臣有事要奏!”
“允!”
都是內定好的,父子二人演起來沒有絲毫的生疏感,三年前的時候,李承光還需要拿著奏摺去翻看,現在,手中拿著奏摺直接遞了上去,而他自己卻已經可以做到脫稿了。
“父皇,兒臣近幾年走訪各地,又參考政務,發覺大唐依舊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兒臣總結了下,主要分為兩點。”李承光淡定的說著。
“第一點便是土地問題,當下土地管理頗為混亂,原有的依舊實行均田制,但新增人口卻沒有均田的資格,長久以往,極為不公。故兒臣覺得此制當改。均田制的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發展需求,所以兒臣覺得應當以人為本,人不論老幼,一律三十畝實分田,人生而分,人死歸田,無口分永業之分。”
關於這一點,李承光做過詳細的調查,所以三十畝這個數字,並不是胡亂說出來的。
首先,均田制的時候,寬鄉分的多一些,狹鄉分的少一些,有些甚至不足十畝,而這一次的改革,則是一律三十畝實分田,這是實實在在的三十畝,不分寬鄉狹鄉的。
再一個,之前大唐的畝產量約為一石多一些,這個產量並不高,按照當時的耕種方式,完全就是看天吃飯,也不能指望有多高的產量。
但是現在,大量的灌溉設施已經齊全了,加上機械化的耕種已經推廣,合理的交替耕種,畝產已經可以達到將近三石,三十畝就是八九十石的產量,一個正常人,一年的口糧消耗大約也就是十石至二十石,這指的是飯量大的,只要可以足分,農民的利益其實是沒有減少的。
“第二便是人口問題,大唐的人口太少了,雖然當下有四千餘萬,但還是太少了,為了解決人口眾多土地不夠分配的問題,應當將兩者結合起來,留在原籍的,按照當下制度進行,願意服從遷徙的,每人可分六十畝田,十年內,新出生人口可分五十畝田,十年後一切照舊。
另外,兒臣覺得,朝廷應當鼓勵生育,並加以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