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遊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距離航行是枯燥的,是無聊的,我讓人絕望的。
測繪部門的人也是同樣的,只不過比起站在外面無聊的看天的船員們相比,他們卻還在工作著,而且還是一絲不苟的工作著。
船一旦開起來,實際上能用到的人並不多,燒鍋爐的填進去幾鐵鍬煤,然後就可以坐下來休息一會兒,過會兒再填就可以了,其他的船員只需要盯好自己的位置不出差錯就可以了,實際上也沒什麼讓他們去操作的地方。
所以,無聊,枯燥,發呆,絕望。
而測繪部門那裡的情景卻又是另外一番,他們佔用了三個運輸船的指揮室,好在人數並不多,只有十來個人,雖說顯的擁擠了一些,但也並不影響船長指揮。
再說,這時候有個屁的指揮,編隊前行,後面的船隻需要沿著前面的船留下的軌跡走就可以了,除非是船出現了問題才需要用到船長。
所以說,編隊航行,領頭的幾艘船才是最累的,不僅要保證航向,同時還要去探雷,防止觸礁。
距離岸邊越近,觸礁的機率就越大,所以,船隊目前能做的,只能是儘可能的遠離岸邊。
再然後的結果就是,站在指揮艙內的眾人,壓根就看不到遠處的陸地。
他們只能透過了望臺上計程車兵,透過那個效能並不出色的望遠鏡來確定他們是否遠離了大陸。
而瞭望臺上的瞭望兵,也僅僅只能剛剛看到而已,然後就有了另一個不得不高度重視的問題,那就是無論是軍艦還是運輸船,每一艘船上的瞭望臺上,都有兩名士兵在望著。
一百一十七艘船,二百三十四個瞭望兵,出差錯是不可能的,永遠也不可能的,除非二百三十四個瞭望兵全部腦袋短路。
這個時代並沒有航速表,船上所有的裝置都很簡陋,甚至連個壓力錶都沒有,只能用簡陋的裝置。
對於測繪部門來說,這也是個巨大的挑戰,好在之前的幾年,他們已經在習慣這種情況了,並且完成了從朝鮮開始,沿著海岸線一路開到安南,沿途不斷的修改,做出了最終的航線圖。
而他們繪圖的方式也很簡單,一份草圖,一份修改圖,一份最終版本的航行圖。
草圖上標註了船隻的型別,當下的速度,速度是多少沒人知道,但船隻型別,加上簡陋的裝置提供的艙內壓力資料,這個就是他們的航速標準。
因為大量的工業化,大量的統一化標準,帶來了這個方便之舉,他們只需要按照當前的情況,繪製出海圖,不同的船隻,都可以根據這份海圖來計算出適合自己情況的海圖。
比如說軍艦,全速開動起來的話,他們的速度是運輸船的兩倍,這個時候他們只需要將航線圖上的資料乘以二,這就是他們的航線圖。
航線圖沒有一份是固定不動的,每一艘船都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更改,從而確定自己的方位,確定自己是否偏航,並及時作出修改。
而另一個,則是根據指北針,以及距離大陸架的位置,來確定自己在這條航線上的位置。
測繪部門並不需要操心該怎麼走,這不是他們應該負責的事情,他們的工作,就是將艦隊航行的軌跡給畫下來,並且標註上重要節點。
例如說什麼時候,在哪裡進行的轉向,指北針上的刻度是多少,每隔一個時辰都要標記一次。
草稿紙已經用掉了四千多張,修改圖紙同樣用了四千多張,最終的航線版本,小圖用了三百五十張,每張小圖上標註了二十里地的詳細路線,哪怕這個路線並沒有什麼變化,也沒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但也依舊按照二十里一張的要求去製作的。
一百里標準的海圖,就是將五張海圖繪製到一張圖紙上,畫了七十張,這份海圖用於三個時辰修正圖,每隔三個時辰就要對照一下這張圖,對照著上面的引數確定自己的位置。
再然後就是三百里標準的海圖,這個是個更大範圍的參考,每天起航或者停航的時候看一下,對照一下就可以了。這個基本就是一天的標準航程距離。
後面還有一張總海圖,這個是將整個海圖繪製到一張圖紙上,詳細的資料並不多,只是能讓人看出大約在哪裡航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個參考,對具體的航行而言沒什麼用處。
三個繪製組,進行著同樣的繪製工作,並且對每一張海圖都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夜間停航之後,三個繪製組碰頭討論今天的繪製工作,如果結果是一樣的,皆大歡喜,大家可以早點洗洗睡覺,如果結果不一樣,那就需要進行更嚴謹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