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大所田裡卻是綠油油的一片,等待了一個漫長的冬季,就可以開收了。
挖地梨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很有趣。
張大所在十幾天前就把水放幹了,所以田裡還是很泥濘的。
這個時候荸薺葉子已經幹了,軟軟地倒在地上,就像鋪了一層暗黃的厚地毯。
孫剛穿著長筒水靴,帶著一副橡膠手套,下了田裡。
用長把釘耙翻開一大塊泥,許多排列著的地梨兒,像一個個士兵,然後用手一個一個扒出來,於是手上沾滿了泥。
戴著手套幹活,沾上泥巴之後手指卻不靈活了,所以也就放棄戴手套了。
雖說天上太陽照著,但是泥裡的溫度還是不高,幹了一會兒,孫剛就解決手腳都凍木了。
四周空曠曠的,風吹著顯得更冷。
孫剛蹲在田裡在冰冷的泥塊裡尋覓著目標,來的時候帶著小板凳坐著,四條板凳腿卻陷到泥裡,移動起來也不是很方便。
累了,便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休息。
“剛娃,歇歇吧。”大舅媽在旁邊說道。
“沒事兒,舅媽,不累,就是有點兒憋屈。”這個憋屈可不是心情,是被泥陷著,挪動的時候很困難。
忙碌了一上午,就收穫了幾筐地梨兒,這還算是乾的比較快的。
舅媽回家後,就在她家門前的堰塘邊淘地梨兒,把泥巴全不淘乾淨。
洗乾淨後的地梨兒,一個個色澤紅潤,個兒圓大,晶瑩光亮。
吃飯的時候,聊起來,張大所是受到別人的啟發,才種上地梨兒的。
村子裡很多水田,在秋天收完稻穀後,就放置在那裡,什麼也沒種,顯得有些浪費。
在外縣,他看到很多秋收後,在田裡種蓮藕、地梨兒。這種低窪的圩田適合水生作物,很有前途,於是便試種了一畝多,這是第一年。
他專門跑到別人那花高價錢從別人那兒買的種苗,這種地梨兒品種個兒肥大,大一點的荸薺1斤才10幾個,同時,具有皮色紅豔、皮薄質細,潔白爽脆、渣少汁多等特點而飲譽市場,深受人們青睞。
其實種荸薺並不難,主要是把握兩個要點,第一是要保證田間水位,荸薺是水生植物,要想長得好,清水不可少,一旦水少,就會影響荸薺生長,導致荸薺發育不良。
張大所給外甥大談地梨經,他邊翻閱水生作物書本邊告訴孫剛,荸薺營養豐富,且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化痰、消積等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病症,特別適合作高血壓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的輔助治療食物。
孫剛拿起洗淨的地梨兒,皮也不削,直接咬一口,脆甜脆甜的,皮薄肉嫩,水分充足,嚼完後清甜無渣。
下午又忙活了半天,晚上被大舅拉著好好喝了幾杯,按照他的說法是:晚上喝完酒,就去睡覺,這樣很容易入睡,而且還解乏。
這樣,孫剛提著舅媽給的地梨兒,歪歪扭扭的回到了家。
孫剛回家後,被媽媽好一陣子說道。孫媽不喜歡兒子喝醉酒,說完兒子,有說道弟弟,雖然張大所不在她身邊。
說累了、渴了,吃了幾個地梨兒繼續說。
209。春龍
209。春龍
不知不覺,過年的喜慶持續了這麼久,漸漸的,已經出了正月。《
耳邊偶爾還有鞭炮聲,記得在最繁華的階段,成天的不絕於耳。
過年有個好處,很多閒空,許久未見的人都可以見見,接待一下來賓之類,很是溫馨、熱鬧在元宵節過去了,立春也過去了。正式,就該準備四季了,開始播種,等等,繁忙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總算是出正月了,正月不能買鞋,也不能剃頭。
買鞋會帶來邪氣,剃頭死舅舅。當然孫剛在這並不是宣揚迷信,只是覺得老人傳下來的講究還挺有意思。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節日“春龍節”,民間俗稱“龍抬頭”日。
從這一天開始,春分降至,春風送暖,此時雨水逐漸增多起來,鄉村的原野上草木已競相吐芽泛綠,北國的春天已悄悄降臨。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節氣到了“驚蟄”前後,北方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經過冬眠的百蟲已開始甦醒,農民即告別農閒,忙於下田耕作。
在北方農村,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