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百四十一章 君在法下
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分封的汗王們之間親情逐漸淡漠,廝殺起來是不會顧忌同胞兄弟之情的,焚城,屠城不在話下,這便是分封制度的惡果。
額哲聽的似懂非懂,忽然道:“大明的制度是好的。”
馬城,帳中各位參謀頓時汗顏,大明的制度是好的麼,也不太好,大明的制度是另一個怪胎,脫胎於分封制的養豬政策,說起來也是實在讓人汗顏。大明宗室既不同於漢晉,也不同於唐宋,是另類的分封制,分封而不賜土地。然而給地藩王無所事事,又不事生產,終於變成大明最沉重的負擔。
馬城只得含糊道:“大明麼,也算不上最好的。”
偏偏額哲這孩子還要問:“大帥你英明神武,想出來的法子必然是最好的。”
馬城無語,各位參謀也覺得為難,政體,制度麼這是古往今來,誰也解決不了的難題,大人縱然英明神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也解決不了這自古以來最大的難題吧。偏偏問話的又是個七歲孩子,又不能苛責他不識相。有幾個對大帥信心十足的參謀官,卻隱有些期待,沒準大帥真能想出一套完善的制度呢,也未可知。
馬城沉吟片刻,索性多說一點:“最好的法子麼,也不是沒有,削弱君權便可,勳貴掌軍權,內閣掌財權,天子為天下共主,如此勳貴,內閣互不干擾又互相制衡,若僵持不下則由天子評斷,卻不可獨斷朝綱。”
這番話可是大逆不道,眾參謀聽的眼皮直跳,削弱君權麼,大帥可真敢說。
細琢磨這也不是完善的體制,在封建時代也不可能有完善的體制,然而削弱君權是唯一的解決辦法。這也就是馬城這個穿越眾,才能明白中原王朝最大的問題,君權實在是太大了,君權至上這便是中原王朝的萬惡之源。
東林黨亂政,根源也在於君權太大,東林黨也是劫持了天子才能亂政。
東林黨本身還是依附於君權而存在的,並非文人集團的力量有多大,文人集團要控制整個王朝,也要先將皇上忽悠瘸了才行。在君權面前文人集團也是個渣,先帝不爽不就殺的人頭滾滾,文人集團不也只能洗乾淨脖子等死麼。
馬城組織了下語言,又沉吟道:“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於民者也,民出黍米麻絲,做器皿,通財貨,以事其上者也。”
眾參謀也不敢胡亂插嘴,額哲似懂非懂卻眼睛亮閃閃,催促道:“正說到精彩處,大帥快接著說。”
馬城不願拒絕一個孩子的央求,便組織了一下語言侃侃而談,中原王朝最大的問題便在於,君權太重,一切大權都操縱於天子之手。在這個大前提下,一切社會改良都是空談,都是死路一條的,不削弱君權,一切就都是空談。在大明朝玩社會改良的前提就是,削弱君權,天子擁有國家的統治權,而不是所有權。
統治權,所有權,這兩個概念可是天差地別,差別真是太大了。
天子只擁有統治權而沒有所有權,這已經接近於西洋人的制度,其中的妙處在於,將天子和大臣的關係從所有關係,變成契約關係。天子不能說殺誰就殺誰,天子也是貴族中的一員,要透過某種貴族會議共掌權力。這個貴族會議中,應該包括親王,勳貴,內閣閣臣,甚至擁有爵位的大商人。
如此一來削弱了君權,也因此限制了文人集團的權力,再也不可能出現東林黨一家獨大,禍亂朝政的狀況。因為東林黨也好,閹黨也罷,文人集團的權力本身就是來自於君權,所謂的相權,諫議權,通通都是來自於君權,天子不聽天子要任性,文人集團也只能無可奈何,哭天喊地了。
說了一套削弱君權的理念,帥營中鴉雀無聲,參謀們才喘氣都覺得困難。
這可真是石破天驚,膽子小的已經兩股顫慄,捂上耳朵不敢聽了,削弱君權這種話可不是隨便就能說的。馬城反倒不以為然,說了又如何,大明的頹勢已經無法阻止,遲早是要爛掉的,馬某若有一天榮登大寶,總不能開歷史的倒車,再建立一個君權至上的集權國家吧,那中國才真的是沒救了。不敢說虛君,削弱君權是中華上國唯一的出路,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制度。
到了此時,馬某也有資格對天下大勢指點一二,不需要再藏著掖著了。
一套先進的制度應該是王在法下,而不是法自君出,這便是天朝上國被世界淘汰的根源,也是萬惡之源。
王在法下這四個字一說出去,帳中就更沒人敢吭聲了。
馬城卻敢肯定今日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