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百七十章 四不象
來遠樓大營也有援軍,天津來的五千貴州兵,一批軍械,主將是秦邦屏的弟弟秦邦義,還有孫元化領著一群工匠,自告奮勇來援。馬城大喜將援兵好生安置,朝著京師方向拱了拱手,袁督師還是念舊情的,救人於水火之中呀。五千貴州兵擅長山地戰,孫元化帶領的工匠更是解了燃眉之急。問過才知,這批援兵從天津出海到了山海衛,在山海衛下船沿長城至喜峰口,這個圈子繞的可真大。
袁崇煥也是千古名臣,被馬城點醒也意識到長城的運輸能力,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這條通道雖然繞了個大圈,但是勝在安全穩定,沿長城運兵雖然遲緩,卻真真正正在虜軍後方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兵馬先海運再走長城,從山海關能一路走到山西,還神不知鬼不覺,想來這也是古人修築長城的本意。費了這麼大的成本修起一道長城,它的功能可遠不只示警這麼簡單。
孫元化還帶來了一批軍械,一拿出來就將馬城驚呆了,這是造了個什麼怪物出來,這位孫兄還真是滿腦子奇思妙想,帶來的秘密武器比銃大,比炮小,造了個四不象的怪物出來也就罷了,居然還是三根綁在一起的,看上去就象三聯裝的戰列艦艦炮,三根又粗又長的大槍長達兩米半,重量大概三百斤,如此沉重的怪物已經不能叫單兵武器了,介於炮和銃之間的一個怪東西還是三聯裝的。
馬城下巴都快掉了,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孫元化的黑科技麼。這怪物重達三百斤,兩個壯漢都抬不動,這也難不住孫元化,這位老兄將這個怪東西,給移植到了火箭車上,也就是裝載火箭用的獨輪車,一個人就能輕鬆推著走,硬生生從山海關推到喜峰口來了,讓馬城嘴角都不受控制的抽搐了。這玩意也太奇葩了,還是用青銅打造的,充分繼承了遼軍火器傻大粗笨的特色。
說它是炮吧,不合適,說它是銃吧更不合適。馬城琢磨了一陣才琢磨明白了,這玩意就是個三聯裝的大號火繩槍呀,相當於把三杆超大號火繩槍並排綁在一起,需要四個人才能操作,兩個輪流推車的,一個專門負責裝填的,一個專門負責發射的。歷史上出現過這怪東西麼,馬城依稀記得在某一部美國西部片裡,見過類似的怪東西。
似乎是美國西部牛仔防守柵欄,最喜歡用這種綁在一起的多聯裝火繩槍。
孫元化還得意洋洋道:“如何?”
馬城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一年給他十萬兩銀子在天津造炮,結果炮沒造成折騰出這麼個玩意,欲哭無淚呀。自然也瞭解孫元化的難處,對他的要求太高了,重量在千斤左右的前裝滑膛野戰炮,這個時代連西方都造不出來。用青銅造炮動輒兩三千斤,還要考慮射程,炮身長度,炮膛厚度,從青銅冶煉到鑄造都是一個系統的大工程。
細一琢磨,孫元化擺弄出來這個三聯裝的怪東西,用於野戰就是個雞肋,用來防禦成城市倒是一件利器。原因很簡單,這怪東西相當於三杆大號火銃還自帶支架,一個士兵可以當三個用呀。城市攻防戰中,城牆上當然是人越少越好,人越多越擁擠,對射時承受的傷亡就越大,人越少傷亡率就越低呀。
試射,挑了一個無人的山谷試射幾發。
第一發就打到兩裡開外去了,馬城也想明白了,這不就是三聯裝的抬槍麼,只是三聯裝也太怪了。孫元化畢竟是科研人員沒打過仗,造出這麼個笨重的怪東西並不奇怪,這和大明朝的武器設計思路有關,從火車火箭到三眼銃,五眼銃,大明的武器設計思路都是重視前排火力。
大明的野戰戰術就是如此,前排擺大炮,第二線擺火銃,中軍擺馬隊,追求的是短時間內密集火力大範圍殺傷,因此就有了火箭車,五眼銃這些密集發射的一次性火器,齊射一輪是爽了,裝填起來卻無比困難,負責持續火力的鳥銃威力又太弱,對射射不過後金的步弓,又拿後金的土坦克毫無辦法,就被一波沖垮了。這種戰法打蒙古輕騎很管用,兩百年前,大明就是用這種戰法將蒙古輕騎打的潰不成軍。
兩百年過去了,這種一成不變的戰法也過落伍了,大明的對手也變了。和步戰能力強大的虜軍作戰,這第一波火力打擊是打不垮對手的,土坦克,直到機槍時代還能發揮作用,更不要提明末了。沾了水的棉被,沙土做成的土坦克,連重機槍子彈都擋的住,更不要提大明裝備的孱弱火銃了。
大明延續了兩百年的戰法是應該廢棄了,早就被敵人摸透了。孫元化的設計思路也是錯的,因為這三聯裝的怪東西機動性太差了,而馬城的軍事理念中,和後金作戰最重要的就是機動性,這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