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一幅圖案原材實之一。
配方他記得,原來就燒過,骨灰與瓷石、粘土比例是50:25:25。
但不是記得這個比例,馬上就能燒製出來。還需要反覆的研製。在眾多幫手的幫助下,這種瓷器技術漸漸成熟。
然後就到了第二種瓷器,貝瓷。嚴格來說它與第三種瓷器珍珠瓷都屬於骨瓷,是骨瓷中最高階的瓷器。貝質瓷彩是用高白泥高白釉與貝殼粉燒製的。白度、透明度與光澤度,優於其他各色瓷器,是世界上最好的瓷種之一。而且也是唯一能適合微波爐使用的瓷器。
另一種珍珠就是在燒瓷時加入珍珠,珍珠的許多成份與貝殼接近,但比貝瓷色彩更富有神彩。但珍珠瓷又可以劃為寶燒瓷一類,也就是將金銀、珍珠、瑪瑙摻入瓷胎,在中國明代就人這麼玩過。甚至不計成本,將紅寶石打成粉末,加入瓷胎中燒瓷。
對這個燒瓷方法,王畫就無語了。
這兩種瓷器美則美矣,可因為成本太高,一直沒有工業化生產。
不過王畫只打算燒出一幅瓷畫,畢竟是用在九州之鼎上,也不算是奢侈。
但王畫並沒有對這三種瓷器抱著太尊敬的味道。倒是最後一種瓷器,讓他很用心,這就是薄胎瓷。
薄胎瓷又稱脫胎瓷,蛋殼瓷。始出於北宋的影青瓷,因為它的薄輕,所以文人用了一句“只恐風吹去,還愁日覓銷”來形容它。到了明代,一個自號壺隱老人,名叫昊十九的制瓷大師製出了一個卵幕杯,一個杯重四十八之一舊市兩,也就是一克不到,可想它的薄輕程度。
正因為這種薄、輕、透、亮,所以到了歐洲一件瓷器能換回一支軍隊。
但這種瓷器工藝十分複雜,一共四十多道工藝,三次燒成,其中利坯工藝從精修到細修、精修就要經過反覆上百次的修琢,才能將二三毫米的精坯修成半毫米的薄坯。就是這樣的薄坯,還能在上面描繪青花紋樣,或者描繪粉彩紋樣。
王畫以前一直想製作,第一工藝沒有成熟,第二釉料沒有找齊全,第三沒有那麼多熟練的工人替他打下手。
現在這些頭痛的問題全部一一解決了,因此,王畫將這份心思再次湧起來。
可這種瓷器,純粹是為了賞玩,作為鼎器上的瓷圖,不是很適合。
當然,他也不可能埋頭於瓷器當中,整個鼎器是最重要的。儘管這件薄胎瓷燒成以後,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瓷。
但它始終是一件工藝品,沒有鼎器的象徵意義。
因此,他每天都要花上一大半時間在各個作坊奔走。
幾個月下來,幾千名學徒也漸漸熟練起來,這提高了效率。
實際上這一次學徒,除了來自西北與大洋洲的,後來各大世家,以及商人,又再次充塞了幾千人進去。王畫不同意,這些人說道,不要王畫提供報酬,其他連這些學徒吃喝穿住都是他們自己拿錢出來補貼。
這個目的不是為了巴結王畫,而是為了想學到手藝。
王畫無奈,只好答應下來。不但是他們,自己同樣存在著私心,比如大洋洲,調來許多聰明伶俐的小夥子,不過與瓷器無關,主要就是金銀器。
畢竟無論是大洋洲,或者是更遠的南美洲,有許多寶石礦藏。但作為原材料的產地,與加工業,孰輕孰重,王畫是知道的。就象非洲產鑽石,有沒有給當在地人帶來富裕?沒有,反而帶來了戰亂。可是其中最大的利潤獲得者,比如荷蘭等國家,反而平安無事。
出口原料不是長久之計,出口成品,才是正途。
但這些學徒的容納,使得參加制鼎的人員逼近了兩萬人。
可李成器一走,大鳳與三鳳一道到來,她們也是特地前來探望的。
王畫見到她們打趣道:“我還以為你們有了郎君,就忘記孃家了。”
這是開玩笑的,這時候的女子嚴格地把持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一觀念。
當然,某些人家除外。
她們出嫁了,只好在夫家相夫教子,不但是她們,就是王涵她們,在孃家與自己發生衝突時,也只是想辦法調解,但沒有為了孃家,不顧自己的利益。對大鳳與三鳳,王畫一直沒有強求,就是在最危險的時候,她們不願意離開長安,王畫也在一直遷就。
誰知道大鳳與三鳳聽了,卻有些羞愧。
王畫不敢開玩笑了,現在無論張九齡與嚴挺之,與自己理念不同,她們在中間也很難做人。
進了府中,兩人立即開心起來。畢竟從王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