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便拆開了使用,都足夠進行兩次召喚了。
筵席散去,劉辯帶了手下文武辭別劉繇,會合了後面的軍民繼續向秣陵進發;而劉繇也滿心歡喜的率部返回了曲阿,各走各的陽關道,誰也不犯誰。
又走了兩天,一萬五千人的隊伍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位於長江邊上的秣陵縣城。
遠遠望去,秣陵只是一座小縣城,不要說沒法和繁華的東西兩京相提並論,也沒法和襄陽、鄴城、下邳這樣的州治所相比,就是比起宛城、舒縣、曲阿這樣的郡治所也是不如,城牆低矮破舊,南面群山林立,北面長江盤繞,這讓不少軍民很是失望。
但劉伯溫卻已經手搖羽扇,放聲大笑,向劉辯和黃琬道:“殿下與太尉請看,這長江繞半城而過,勢若盤龍;紫金山如猛虎雄踞,當真是龍盤虎踞;北有長江天險,南有紫金屏障,秣陵必然穩如泰山。城牆低矮,輕易便可推倒擴建,周邊田地多加開墾,便可化為良田。豎起大旗,廣招百姓,不下十年,這秣陵城便能夠成為足以比肩東西二京的大都市,帝王之都,便在此處!”
劉辯來自後世,當然知道後來的秣陵便是與長安、洛陽並肩的六朝古都,雖然現在看起來不起眼,但它的潛力卻是不容置疑,點頭道:“軍師所言,甚善!”
黃琬從政數十年,先後擔任過青州刺史、豫州牧,更是位列三公,見識自然不同於一般人,遠眺了一圈之後,同樣撫須頷首:“甚善,此城果真有帝王之氣!”
其他的武將就沒有這般見識了,但既然三位核心對這秣陵讚不絕口,當然不會有人傻到唱反調,一個個裝模作樣的誇讚秣陵是個好地方,其實心裡還真不怎麼認同。
(ps:凌晨送上更新,求推薦票,求三江票,各種求!最後感謝david8022、鬧忠兩位同學的588紅包,感謝好冷的冰再次送上的臘梅,感謝天降臨玲的打賞和評價票,感謝聖劍摩羯同學的打賞,感謝所有支援本書的同學!)
六十一 一歲之首,召喚再開
秣陵縣令早就得了劉繇的快馬文書,動用了縣庫府的錢幣,從幾個豪族手裡購買了兩處閒置的大宅,一處給弘農王居住,另一處給隨行的高階幕僚居住。另外又租賃了許多民房,騰出來給弘農王攜帶的百姓暫住。
有了縣令的這番籌措,劉辯等人就輕鬆多了。讓軍隊在縣城外面安營紮寨,百姓們按照縣吏的安排,暫時到本地百姓家中借住一段日子,等天氣暖和了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房屋修建。
在縣令的排程之下,一切進行的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四五千百姓全部有了著落。而花榮、廖化也督促著近萬人的軍隊在縣城外面豎起了堅固的營寨。這次可不是臨時性的,必須堅固工事,做好長期居住的打算,因此容不得馬虎。
兩座宅院不僅清掃的乾乾淨淨,而且還配備了婢女、僕人、廚子,以及重要的生活用品,劉辯等人直接入住就可以了。
“小吏無能,勉強只能做到這般,只好暫時委屈大王了!”
相貌清癯,身材修長,五官端正,年約二十歲左右的秣陵縣令向劉辯拱手稱罪。
“非也,非也……縣令大人做的非常好,窺一斑可見全豹,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縣令大人是個有才能的人。”
劉辯坐在乾淨的椅子上,品了一口還有餘溫的茶水,對這個縣令讚不絕口。工作能夠做到這般細緻,連茶水都提前衝好了,就算再吹毛求疵的人只怕也挑不出毛病來。
聽了弘農王的褒獎,年輕的縣令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轉而嘆息道:“小吏才從上虞縣丞調到秣陵擔任縣令,見本城佈局不甚合理,有心擴建一番,只恨縣城財力不足。若是大王能夠籌措的資金,將四面城牆推倒,向四周擴建,收納從中原來躲避戰難的流民,不出十年,秣陵必成規模。”
聽了年輕縣令的話,劉辯心中一震,一個小小的底層官吏竟然能有這般的見識,看來必有大才。急忙放下手裡的茶碗,正色問道:“縣令大人這番見解甚合孤意,不知如何稱呼?”
縣令躬身道:“回殿下的話,小吏姓顧名雍,字元嘆,來自吳郡吳縣。”
“什麼,你就是顧雍?”
雖然知道江東人才遍地,但劉辯也沒想到剛剛進入秣陵,就一腳踩到了金子上。自己正愁手下沒人可用,這顧雍竟然就主動送上門來了,這塊餡餅簡直比天上掉下的曲阿小將還要大!
要知道顧雍可是與張昭、張紘並肩的東吳三大名相,人品正直,才幹超群,在孫權稱帝之後累遷尚書令、大司馬,死後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