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木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策進軍倭國之際,在大漢的國都洛陽城,此時正是整個天下,甚至在後世被譽為是整個世界的焦點。
大漢朝,也是華夏曆史上的巨大變革,面對天下人的科舉終於在洛陽舉行了。
朝廷宣佈實行科舉制度的時候, 天下文人武者彈冠相慶!
大漢之前實行的是察舉和徵辟兩種人才錄取制度。在亂世的時候,出色的人才可以獲得重用。可太平之後,就立馬出現問題。人都會有私心的,作為人上人的大人們,舉賢不避親,而大世家大士族就是這麼發展來的。如今有了科舉, 無論讀書和練武,都有了正規的晉升渠道。多少寒門子弟喜極而泣啊!
此次科舉,分為文舉和武舉,同時舉行,此次乃是中央省試,若是透過,將進入最後的殿試。
文舉所在考場在洛陽東城,武舉在洛陽西城。兩者並無高低之分,朝廷一視同仁,只是考場不同,所考核的內容不同。
由於天下士子武者雲集,使得洛陽城在短時間內人口達到了一個巔峰值。
為了保證前來參加科舉的文人武者有足夠的保障,朝廷方面特別動用了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來保證其吃住。這讓不少寒門子弟感激涕零。
當然了,本身就是住在洛陽的,就不用去佔這個便宜了。
劉玉參照了記憶中科舉的制度,加上結合所處時代的情況,科舉早就下達下去。大漢從上到下,全力落實。因為是第一次執行, 朝廷方面十分嚴謹。從最基礎的鄉試開始,每個州都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透過一番的考核,文舉鄉試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全國上下透過鄉試,可以進入省試的文舉學子達到了六百人。本來劉玉是給了五百個名額,但最後經過商議和考試結果的對比,決定將入圍人數加多一百名。鄉試作為最基礎的考試,劉玉很是重視。歷朝歷代科舉舞弊可是層出不窮,劉玉不希望自己的科舉出現這樣的情況。於是乎,劉玉命令錦衣衛和暗部兩個部門,一明一暗,深入全國進行監督和調查,一旦發現有徇私舞弊的地方官員,可以先斬後奏。
每個州刺史都清楚當今陛下的鐵血手段,在這樣的大事上不敢掉以輕心,害怕自己的腦袋被朝廷給砍了。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州刺史們清楚自己是清白的,但下面的人就難說了。幾乎每個州刺史都對下面的官吏下達了死命令,誰要是在科舉上面有歪心思的,不用等朝廷出手, 他們先把這些混賬東西給弄死。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還真的有膽大包天的人想要在科舉上面渾水摸魚。比方說豫州鄉試當中就率先發現了作弊之人。兼任豫州刺史的張任無比憤怒,直接將作弊之人斬殺,人頭掛在了城門口示眾,自己上書請罪。
朝廷方面也迅速做出了應對,將作弊之人一家子全部登記在案,世代不可參加科舉,不可為官,顯示出了強硬的一面。同時對於豫州刺史張任的無能,朝廷做出了懲罰,直接降爵一級。
可憐的張任一輩子的奮鬥才有今天的爵位,現在卻被降級,真的找不到地方哭了。
殺雞儆猴!作用非凡啊。
不過在這次科舉之中,讓劉玉側目的就是益州這邊的情況。
為何是側目呢?
因為益州進入省試的十幾個學子之中,一個世家子弟都沒有,全部都是寒門子弟。
這個情況並不是說益州的寒門子弟發展了起來,而是法正對益州世家的針對。
這些年來,得罪法正的益州世家大族很是淒涼,都被打壓到抬不起頭了。這次科舉,法正也是做的更絕,他完全把益州世家大族出身計程車子給排除了。典型的徇私報復!
益州世家大族是敢怒而不敢言。法正作為刺史,他有最後的確定權,他說世家子弟的文采不行,哪怕你世家子弟文采再好也不行。
然因為這次科舉主要是給寒門子弟出路,哪怕是得知情況的劉玉也裝作不知道。這世上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公正。
嗨,益州世家大族現在都把腸子給悔青了,當年不該得罪法正。
每一個步驟都是緊湊和嚴謹的。甚至為了趕時間,有些偏遠地方的官府甚至用公費將人才送到了洛陽。例如益州刺史法正,財大氣粗的他直接將士子和武者送往洛陽,並且將來回的吃喝花費都給包了,只希望他們能夠給益州爭氣。
各州刺史暗地裡都在較勁。若是他們管轄範圍計程車子和武者獲得了好成績,絕對算是他們的政績來的。
為了自己的前途,誰還不重視這些呢。
武舉考核場,四百名練武之人站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