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開封府的官地出售可以有些額外的收入,但是土地賣一塊少一塊,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不是長久之計其實是次要的,主要的問題是……這賣地的錢宋徽宗還要自己花呢!

“陛下可以透過裁剪禁軍的員額籌錢。”紀憶奏道,“現在禁軍上兵一員每年就要開銷50緡,而殿前勇士的開銷若以200緡計算,裁掉4名禁軍上兵就能僱傭1名勇士了。”

他說得頭頭是道,也是大部分文官的想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只要捨得花錢,還怕僱不到魏武卒那樣的勇士?

不過這話要去問西門青,那肯定是當笑話的。因為勇士在大宋是很稀缺的,現在不是戰國,也不漢唐,是“五經勤向窗前讀”的大宋。有條件當勇士的地主富農子弟都去讀五經了,讀五經可讀不成勇士。就算有幾個沒有讀書讀成秀才的勇士,那也一定有年入超過200緡的營生!

而且那些跑江湖打架鬥毆的勇士和上陣打硬仗的勇士不是一個概念。上陣打硬仗的是重步兵,按照《荀子.議兵篇》的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朝廷想花200緡一年就僱傭到這樣的勇士了,這不是在做夢嗎?

“可是要裁掉那麼多的禁軍,恐怕會惹出兵亂吧?”

趙佶沒想到勇士已經要絕種了,他只想到禁軍那些大爺兵也不大好裁——宋朝雖然重文輕武,但是卻深諳養兵的學問。這個和後來的明朝是不一樣的,宋朝其實就是傭兵建立的王朝,自然知道養兵的道理。只是把兵養成了廢物,但是絕沒有把兵養成乞丐……

對於裁軍的事情,大宋朝廷也一向比較謹慎。不過也不是沒有裁過,王安石就裁了不少。

“陛下,勇士不可多得,一年能招募到兩千就不錯了。”紀憶也知道勇士有點少了,“國家一年減少八千禁軍差不多也夠了,現在國家有50萬禁軍,每年告老或病死的怎麼都有兩萬,今後只需每年招募一萬二千,不就可以節省出募集殿前勇士的錢財了嗎?”

好像有點道理!

趙佶心算了一下,如果以一兵從軍25年計算,一年招募2千精銳和1萬2千普通的禁軍,那麼大宋將來就有5萬精銳和30萬普通禁軍——對了,這30萬禁軍中至少還有5萬西軍精銳也是可用的。

也就是說,35萬禁軍中,至少有10萬可用!

“紀憶,”趙佶想了想,又問,“你可知道殿前騎士和鄉兵之議嗎?”

“知道一些。”

因為“殿前騎士”事件的發生,連帶著兵制改革問題最近也熱了起來,不時就有些官兒不大,但是挺能寫文章的官員給宋徽宗上奏建言。大部分都反對搞“殿前騎士”,一家騎士1500畝田啊!那麼多田怎麼就給那些武夫了?這叫東華門外唱名的好漢如何不捶胸頓足?

另外,還有一些官員認為殿前騎士走的是北周隋唐關隴勳貴的路子,很容易養成勢力,對國家的穩定不利。

不過在反對隋唐關隴勳貴的同時,大家又對隋唐的鄉兵,也就是府兵推崇不已。認為發展鄉兵才是解決大宋兵弱和養兵耗費巨大的一劑良方。

大部分上書官員看好的,都是沒有勳貴和士族參與的鄉兵……當然了,也沒有均田。

“紀憶,你怎麼看?”趙佶問。

“陛下,”紀憶奏道,“臣以為,騎士不宜太多,一來無田可分;二來容易讓武人做大,猶如昔日隋唐之關隴。”

趙佶點點頭,關隴勳貴是建立過三個王朝的……

“至於鄉兵,”紀憶頓了頓,“現在朝廷施行的《保甲法》就很好。不過讓保丁充當戰兵還是不大可行大的,畢竟練兵備戰花費巨大,靠鄉兵自家是無法承擔的。”

“如此說來,”趙佶思索著說,“最好的辦法,還是整頓禁軍,擴充班直?”

“陛下聖明。”紀憶說,“如今國家的兵制是祖宗所定,只可小改,不可大動。”

“那兵學司呢?”趙佶又問,“不少大臣說應該保留,也有些說應該併入武學。你怎麼看?”

這已經是題外話了,趙佶問紀憶,說明對他的能力還是比較相信的。

紀憶道:“臣以為應該併入武學,畢竟武學才是先帝訂立的制度。只是過去武學沒有辦好,今後可以設法改進,吸取兵學司的經驗,使之能為國家培養將才。”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我的修仙旁白太過正經

我的修仙旁白太過正經

小小湯包灬
蕭景升是一名穩健的苟道修士,在丹王座下甘之如飴的管理藥圃,當一名除草,澆花,開渠的仙俠三班倒公務員。直到一日丹王意外應劫隕落,囑託他照拂餘下妻女,他的修仙旁白開始不對勁了……
仙俠 連載 13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