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不到項城一腳踏進簽押房,聽到連著幾聲“袁消”,這下犯
了袁皇帝的忌諱,又碰巧日本人處處找他的彆扭,心裡正不愉快,想整
整閔爾昌,拿他出氣。幸虧內史楊雲史看出苗頭不對,他花言巧語三
彎兩轉,於是袁下了一道手令,把元宵改叫湯圓。北平人叫慣了元宵,
一朝改叫湯圓,覺著不習慣也不順口。前門大街正明齋的少東家,元
宵節櫃上買賣忙,幫著櫃檯照應生意,順口說了一句“元宵”,偏偏碰上
買元宵的是袁項城手下大紅人雷震春,捱了兩嘴巴不算,另外還賠了
二百枚元宵。等洪憲駕崩,第二年燈節,正明齋門口,一邊掛著一塊鬥
大紅紙黑字的牌子,寫著“本鋪特製什錦元宵”八個大字,“元宵”兩字
寫得特別大,聽說就是那位少東的傑作呢!
北平梨園行醜行有兩位最愛作弄人的朋友,殷斌奎(藝名小奎
官)、朱斌仙,他們兩位都是俞振庭所辦斌慶科班同科師兄弟。有一天
他們師兄弟正好碰上富連成的許盛奎、全盛福哥倆兒也在前門大街攤
上囈元宵。朱斌仙知道外號“大老黑”的許盛奎能吃量宏,又是草雞大
王脾氣,他一冒壞,可就跟師兄說山啦。他說:“人家都說咱們北方人
飯量大,其實也不盡然,就拿吃元宵來說吧,人家小王虎辰,雖然是唱
武生女I可是細臂膊臘腿的,怎麼也看不出他食量驚人。我在鄭福齋
親眼看見他一口氣吃了四碗(每碗四枚)黑芝麻元宵,另外還找補兩個
山楂餡兒的,一共是十八隻元宵,讓咱們哥倆兒吃,也吃不下去呀!”說
完還衝“大老黑”一齜牙。在毛世來出科應聘到上海演出時,許盛奎給
他當後臺管事,對於小王虎辰,許盛奎並不陌生。這一較勁不要緊,一
碗跟一碗,一會兒五碗元宵下肚,比王虎辰還多吃兩隻。可是一回家
就一會兒跑一次茅房,足足折騰了一夜。第二天園子裡《胭脂虎》裡的
龐宣只好告假了,後來是毛世來偷偷告訴了記者吳宗佑,這個故事才
傳揚出來。
在光緒末年做過直隸總督,袁項城的親信楊士驤,四五歲的時候,
有一年元宵節,全家團聚一起吃元宵。小孩貪食,積滯不消,由小病轉
為大病,後來醫治無效,馴至奄奄一息,只好由奶媽抱到外客廳,等小
孩一嚥氣,就抱出去埋了。碰巧這時候有一個送煤的煤黑子從客廳走
過,問知原委,他說他可以治治看,死了別惱,好了別笑。奶媽知道小
孩已經沒救,姑且死馬當活馬醫,便讓他試試看。煤黑子要了一隻生
得旺旺的煤球爐子,從懷裡掏出有八寸長的一根大針來,針鼻兒上還
綴著一朵紅絨球,紅顏色幾乎變成黑顏色了。他脫下兩隻老棉布鞋,
鞋底向火烤熱,把針在鞋底上蹭了兩下,就衝小少爺的胸口冽下,告訴
奶媽注意只要瞧見絨球一顫動,馬上告訴他。他說完話,就倒坐在門
檻上,吧嗒吧喏抽起旱菸來。約有一袋煙的工夫,絨球忽然動了一下,
過了幾分鐘絨球抖顫不停。他估摸是時候了,於是把小孩扶得半起半
坐,在後腦勺子上拍了一巴掌,跟著在胸口上一陣揉搓,小孩哇的一聲
哭出一口濃痰,立刻還醒過來,接著大小解齊下,小命從此就撿回來
了。這是開府東三省楊士驤幼年吃元宵幾乎送命的一段事實。
楊家是美食世家,楊府也有清末民初炬赫一時的名庖,後來他到
玉華臺當頭府,據他說,楊府最忌諱人家送元宵,每年元宵節楊家都是
吃春捲而不吃元宵的。後來楊毓詢娶了袁皇帝的三公主,夫婦二人都
不吃元宵,大概是其來有自的。
北平是元明清三代的國都,一切講求體制,所以也養成了吃必以
時、不時不食的習慣。不到重陽不賣花糕,不到立秋烤涮不上市,所以
上元燈節正月十八一落燈,不但正式點心鋪不賣元宵,就是大街上的
元宵攤子也寥若晨星啦。一進二月門你想吃元宵,那隻好明年見了。
雖然北平一過正月就沒有賣元宵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