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革命之命運的,所以掌握東北是首要問題,別的地方丟一點也沒有什麼。”
**中央領導人的這些具有遠見卓識的預見,集中反映了中國**對東北戰略地位的認識,成為**中央確定戰略方針,把戰略發展的重點指向東北的根本依據。正是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隨著東北很快光復,**迅即佈置軍事力量以最快速度搶進東北和熱河地區。
急劇變化了的國內外政治格局,使東北成為不僅是中國,而且是國際兩大政治勢力爭奪、角鬥的一個焦點;也使中國**人挺進東北,把東北變成奪取全國的戰略基地的理想變為可能。
日本宣告投降時,國民黨400萬軍隊的主力遠在西南、西北大後方:而**領導的130餘萬八路軍、新四軍及220餘萬民兵,則遍佈於同東北海上聯絡和陸地接壤的華東、華北廣大地區。不僅如此,**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早已在東北生根,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抗戰勝利後的形勢,極有利於**向東北的發展。鑑於上述有利形勢和東北的戰略地位,**中央審時度勢,確立了迅速發展東北的方針。
**確實看好了關東,還在8月10日他就電示山東羅榮桓、黎玉等,令關東子弟兵“萬毅部東北軍人數、戰鬥力與幹部配備狀況請查明,即告並待命調動”。
蘇聯出兵東北第三天,**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發出準備進佔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指示。第三天,朱德一口氣發出七號命令。
與關東直接有關的第二號命令指出:為了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境內作戰,並準備接受日滿偽軍投降,我命令:(一)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
(二)原東北軍張學思所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
(三)原東北軍萬毅所部由山東、河北現地,向遼寧進發。
(四)現在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
總司令朱德1943年8月11日8時同日,**中央又做出新的指示:晉綏分局晉察冀分局山東分局:本日延安廣播總部命令第二號係為對外宣傳,搶先取得國內外公開地位而發,除李運昌部隊外,並非要呂、張、萬等部馬上開往東北四省,而應依中央的指示,動員全軍執行當前任務勿懈。惟山東萬毅部,應準備待命出發。
中央1945年8月11日**及其**中央核心層的領袖們眼睛盯住了整個大東北。然而訊息傳來,蘇聯8月14日與國民黨政府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及《關於大連之協定》《關於旅順口之協定》《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兩國政府還互換了關於中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的照會。
這些條約和協定,保證了蘇聯在中國東北的特殊權益。作為交換條件,蘇聯政府承認國民黨政府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並確認在東北“一俟收復區任何地方停止為直接軍事行動之地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好擔負管理公務之全權”,準備把佔領的瀋陽、長春、哈爾濱三大城市及長春鐵路幹線交給國民黨。蘇聯的此種以己利益為中心的對華政策條文猶如一盆涼水潑到了**領袖們頭上。僅從條文上l裡解,形勢對**很不利。決定變不變?東北還去不去?
久經腥風血雨鬥爭考驗而又經驗豐富的**領袖們認準了大東北這塊寶地,幾乎沒有絲毫的動搖,不管你“老大哥”如何態度。
為了關東,**中央動員了全黨和全國各個解放區的力量。
8月17日,政治局委員、中央候補書記彭真代表**中央書記處致電晉察冀晉綏分局和太行太嶽區黨委,指出:“你處所有東北籍及曾在東北工作過之幹部,凡可能調出者,望立即集中待命;其工作不能立即離開者亦望即找人接替,準備第二批集中待命!”
(未完待續)
第六百九十二章 搶佔東北
8月18日,**致電羅榮桓、黎玉,做出具體部署:萬毅支隊即調東北,經河北至熱河邊境待命。該支隊現有2500人,汰去老弱及開小差者外,能有1500人到達目的地即好。東北幹部凡能調動者,儘可能調至萬部。萬電臺與軍委聯絡。
為適時發展東北,**中央繼電令冀熱遼軍區和山東軍區萬毅部率先北上之後,由**擬稿,以中央軍委名義電示各地佈置挺進關東事宜。**指出:紅軍佔領東北,國民黨力圖爭奪東北。我方除李運昌率三個大團深入遼寧,冀東、冀察兩區備有一部深入熱河之外,中央決定從山東調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