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向其轉達了高飛想要以私人身份秘密訪問美國的要求。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後,杜魯門答應了這一要求。
毫無疑問,在中美聯合作戰的戰鬥裡,中國士兵表現出了他們的頑強和勇敢,他們得到了美國大兵們的尊重。而這一切,杜魯門總統也並不是沒有所聞的。
至於到訪美國的高飛,杜魯門總統也早有耳聞,在中,國這是一個傳奇的英雄。他參加了中國抗日戰爭中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然後在中國遠征軍攻勢受挫的情況下,於危急之中接任遠征軍總司令的職位,一舉擺脫了劣勢,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
在表達了自己的敬意之後,杜魯門總統時於高飛此次以私人身份出訪美國的真正目的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我為中國前途而來。”高飛開門見山地說道:“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但中國的戰爭卻一觸即發!”
杜魯門總統凝神傾聽著高飛的話,然後介面說道:”不,高將軍,我的看法與你正好相反。在你到達美國的時候,**也已經到達了重慶,並正在與蔣介石先生進行著會談,新的和平協議很快就會出籠的,高,不會出現你所說的情況。”
“真的嗎?”高飛淡淡的笑了一下:“以您掌握到的情報和資料,您真的認為中國不會爆發內戰嗎?”
杜魯門總統沉默在了那裡。
美國對於中國的政策,以及目前中國的情況,杜魯門總統真的再清楚不過了。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對華究竟採取何種政策,具體地說是對中國**和中國國民黨採取何種政策,這對於戰後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將產生至關緊要的影響。
二次大戰的硝煙散盡,中國局勢卻一直劍拔誇張。
自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因腦溢血逝世後,在最高法院院長主持下,副總統杜魯門宣誓就任總統。當時,全世界都在關注和擔心他能否繼承羅斯福的偉大事業。
然而,他與前總統羅斯福相差太大了。他的經歷,甚至連相貌都使人感到失望。
杜魯門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講起話來既像密蘇里州的村野粗人,又像個炮兵隊裡的炮長。他看起來不像一個政治家,倒像個銀行職員或者服飾商店的小夥計。
但是,富有自知之明的杜魯門懂得如何使用職權,知道為什麼有的總統會成為堅強有力的首腦,而有的卻軟弱無能。7月初。他乘坐美國巡洋艦奧吉斯塔號赴歐洲,與邱吉爾和斯大林在已經投降了的德國波茨坦會晤。
在會面中,身高只有5英尺10英寸的杜魯門發現邱吉爾和斯大林兩位巨人都比他矮,照相時他倆都喜歡站在高一級臺階上同他一起合影。杜魯門大為詫異,他似乎因此增強了自信心。在波茨坦期間,杜魯門獲悉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他毫不猶豫地下令向日本投放,以促使這個該死的東亞帝國早日投降。
在橫渡大西洋回國途中,他得到報告:8月5日,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造成了巨大破壞:四天後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果然,8月14日,日本投降了。更令人矚目的是,二戰後,杜魯門使美國經濟平穩地從戰時狀態轉向和平建設時期,並沒有因戰爭影響而造成經濟蕭條,這在美國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隨著大戰的結束,人們的眼光開始轉到戰後的世界上來。
此時的杜魯門不停地注視著戰後國際形勢的演變。猖撅一時的法西斯主義和勢力沒落了,並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在新的全球性政治格局裡,美國從戰前有實力而無名分轉為戰後的既有名分又有實力的霸主地位,它與蘇聯這個社會主義的龐大國家無論在歐洲或者是在亞洲都形成了兩大國際勢力的對峙局面。
在中國這塊最關鍵而又最敏感的土地上,內戰正迫在眉睫。複雜的是,經過二次大戰,中國國內的民主力量增長,社會主義力量得到壯大和發展,中國內戰的結局不僅有一個政治領導權轉移的問題,而且有一個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交替的問題,因而也是這一地區今後國際政治力量的較量和平衡的問題。這個問題對於美國而言是關係到其戰後在亞洲確立霸主地位的大問題,杜魯門當然不會掉以輕心。然而,如果由美國明目張膽地捲入中國內戰,幫助蔣介石消滅**、消滅**,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違的事。同時二戰剛結束,立即武力干涉別國,也與美國的國際形象所不合。因此,如果直接出兵中國,美國會在國內外遇到太多的麻煩,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但是眼睜睜看著這位昔日的盟友由於**而被**和人民一步步推倒垮臺,那也是杜魯門所不願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