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再不下雨,莊稼可都要遭殃了。 (第1/2頁)
辣子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鳳甲從蜀地派人送回來一份書信和圖紙。
鳳甲信中說,她到了蜀地才發現,這裡的筒車,已經不依靠人力,而是藉助水力驅動。
缺陷是送水的高度有限制,只能將水送到與筒車等高的地方。
楚清言看了信後感嘆:“民間百姓的智慧,不容小覷。沒想到過了幾十年,他們已經想出了藉助水力運轉的筒車了。”
鳳甲又說,筒車體積龐大,要運一架實物回甘州,頗有困難。
她正在說服兩名會製造筒車的工匠,舉家搬遷到甘州,稍後便會回甘州。
楚天驕拿到了筒車的圖紙,如獲至寶。
她立即召集了甘州的工匠來一起參閱。
在內行人的眼裡,有了圖紙,就基本有了輪廓。
要複製出來,雖然有難度,但不至於毫無頭緒。
楚天驕讓其中一位老工匠將圖紙講解給她聽。
聽完後,她皺眉道:“筒車安裝在河邊,直接取水上岸,灌溉農田,這對低窪地區太有用了!
蜀地中央是平原,如此一來,岷江水可以灌溉萬頃良田。
但這不適合我們甘州。
甘州的農田,一半在山地和丘陵,不可能造那麼高的筒車運水。
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好好的想一想,可不可以改進一下,如何將水從山底運送到山上?”
木匠們面面相覷,他們覺得州牧大人這是在給大家出難題。
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法則。
蜀人能借助筒車的高度,從河裡取水上岸,澆灌農田,已經是壯舉了。
州牧大人還想讓這水上山,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楚天驕從東夷回來後,政務再繁忙,也會抽空學習玄清道長給她留的功課。
自從李匡提到雲中觀有一本啟蒙書籍《雲氏雜學》後,楚天驕就派人去了黟山,給玄清道長送信,問玄清道長她可不可以學《雲氏雜學》。
結果玄清道長不僅讓人帶回來了《雲氏雜學》,還帶回來了一本叫《天工開物》的書。
玄清道長說這本書是祖師爺默寫的,據說是一位奇人著作,裡面有大量的手工藝和農學技藝,可能對楚天驕有用。
楚天驕空閒時都會翻閱這兩本書,她知道了一種叫做“勢”的力量,在她的理解中,山勢也是一種勢。
這種勢是可以借的,也許這個“勢”,可以讓水違反只往低處流的規律。
楚天驕將自己的想法跟工匠們說了。
並且讓人拿來了個帶壺嘴的茶壺,灌滿水後讓工匠們看。
“大家看,我是在壺裡注的水,為何壺嘴的水會和壺裡的水等高?這一點是否可以利用在運水上?
大家再看,如果我用一塊東西,堵住壺的這邊施壓,壺這邊的水下去了,壺嘴這邊的水卻上升,這一點是不是可以用在運水上?
咱們可以用大毛竹做水管,設計一個像壺和壺嘴一樣的結構。
靠近河水的地方依靠水力施壓,是不是就能將水管裡的水,送往高處了?”
楚天驕的話,讓工匠們茅塞頓開。
她用水壺舉的這個例子,通俗易懂,像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不過大家都沒想到,將這運用到水利灌溉上而已。
提供了想法後,楚天驕就將這事交給了工匠們去鑽研。
過了幾日,鳳甲將蜀地的工匠也帶了回來。
蜀地的工匠一聽楚天驕的想法,興奮道:“如此一來,筒車的作用就大大提升,筒車使用的數量,會大幅度減少。”
在工匠們熱火朝天的研究水力運送問題的時候,甘州逐漸開始熱了起來。
自從上一次下雨後,又有大半個月沒有下雨了。
水車和水渠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低窪地區的水渠,逐漸開始貫通。
大河和渭河邊,多了不少的筒車,百姓們對這樣的龐然大物,充滿了好奇。
“那是什麼?”
“那是州牧大人讓人造的筒車。據說是從河裡取水用的。”
“布雨降水這都是龍王爺管的事情,州牧大人將手伸進了河裡,不會惹怒龍王爺吧?”
“胡說,州牧大人就是怕乾旱,才造的這筒車。”
“萬一惹怒了龍王爺,不給下雨,真發生乾旱,這筒車運的那點水,能起什麼作用?”
“我都聽人說了,人家蜀地早就用這筒車了,也沒見龍王爺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