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格-裡曼對馬修這麼說過,他理想中的片子,特別是男女主角種種衝突,就是對現實婚姻生活的一種另類演繹。
跟導演交流過後,馬修重讀劇本,或許是受到了道格-裡曼和西蒙-金伯格的影響,他這個文化水平很有限的傢伙,結合過往的經歷,似乎也看出了一些掩蓋在劇本背後的東西。
比如說,劇本中男女主角背後的兩個公司,就可以當做兩個家庭,別說是曾經生活的太平對岸,即便是在美利堅,很多地方的婚姻往往也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如果以這個作為前提,來解讀劇本的話,男女主角結婚後的前兩年,總是在聽從家庭的命令生活著,很愛對方,但表現的卻不是真實的自我,所以兩人之間總好像隔著一道牆,直到有一天,因為矛盾到了一個頂點而大大出手後,才又更深刻的認識了彼此。
這看似只是他們內部的調和,但事情往往比想象的複雜,因為生活總不會如想象般的如意,劇本中有一段戲,男女主角為了共同的目標“坦克”並肩作戰,其實“坦克”以道格-裡曼所說的角度去理解,可以當做家庭中的孩子,夫婦雙方總是會為了孩子的事情並肩作戰,而且產生摩擦。
劇本之後的情節發展,事情明顯變得更是一團糟,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風波捲進了更多的人,男女主角必須為了愛情堅持到底。
按照道格-裡曼和西蒙-金伯格的說法,劇本最後的槍戰場景選擇在一個家居用品店,就是暗含了“婚姻猶如一場戰爭”的含義。
男女主角拿著各式的槍支,默契的配合,也讓馬修不由得想起讀過的武俠小說中的“鴛鴦劍”、“眉來眼去劍”之類的情侶招式。
只有二人的情感到達了一定默契的程度,才可以打退敵人。
以馬修與道格-裡曼和西蒙-金伯格的交流來看,這部影片真正的核心就是家庭,而家庭恰恰是美利堅最喜歡宣揚的價值觀之一。
從這方面來說,《史密斯夫婦》的價值取向非常正確。
進入好萊塢這幾年,其實馬修也看出來了,好萊塢所有的衝獎類影片和主流商業片,價值取向都無比正確,甚至不會偏差一分一毫。
這種好萊塢式的價值觀,深刻影響著大多數的電影,電影反過來也會影響到社會。
所以,現在的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除了本身的粉絲之外,在媒體和公眾當中,幾乎是一面倒的謾罵。
但好萊塢明星的臉皮,絕對比美軍主戰坦克的前置裝甲還要厚,馬修如此,布拉德-皮特也是這樣。
還沒有與詹妮弗-安妮斯頓離婚,雙方從法理上來說還是夫妻,只是暫時處於分居階段,布拉德-皮特就在超過一百二十架攝像機的關注下,非常高調的帶著安吉麗娜-朱莉,奔赴非洲靜養生孩子去了。
他們臨走時搞出的大陣仗,讓看到的人下意識的覺得這是一對新婚準備去度蜜月的明星夫婦……
很明顯,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以及他們背後的團隊,非常懂得宣傳公關之道。
類似這種轟動性的明星情侶的事件本身,必然產生一種無所不在的觀看,以及無時無刻的被觀看的現象,觀看者是無孔不入的,如今發達的媒體充當了人們好奇的眼睛。
在現今這個資訊高度發達的社會中,被觀看的人永遠無法躲藏起來,哪怕躲到巴黎的窮人區,躲到非洲的沙漠裡也一樣。
同時,被觀看者的姿態也非常曖昧,被觀看的明星發表他們的苦悶,訴說他們被媒體的視線迫害,他們失去了原本的生活,但他們仍舊光鮮亮麗的在一起,表演著他們倍受注目的幸福場景,秀出一切可以秀的恩愛。
這一切變成了一場欲迎還拒的遊戲,情侶間的愛情最需要的真誠被抹煞了。
觀看者的心態也是非常複雜的,他們既希望他們在一起,同時也希望他們不在一起,他們需要看見他們在一起,以滿足窺看的慾望,同時又需要看見他們狀況百出並不順順當當,滿足普通人的酸葡萄心態。
這麼說吧,既樂見其成,又幸災樂禍。
到底是什麼促成了很多對所謂的“明星情侶”?是本身的愛情,還是觀眾的強大期待?他們到底渴望被看,還是不被看?他們的高調愛情,到底是發自內心的表達需要,還是自我炒作的需要?到底是被愛爽,還是被看爽?
馬修身在這個圈子裡面,自己也找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