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者,系領主與屬民的關係。
軍政如此合一,進一步加強十進位制的隸屬性。透過上述考索不難看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中,除少數外.其騎兵編制多采用“十進位制”。儘管某些北方遊牧民族這種制度不夠完整、系統.但其基本稍神還是流傳下來。所以這是一種古老的騎兵組織形式,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長期以來.中原農業民族區的步兵編制是圍繞“伍法”而不斷改進.故有“諸家兵法,惟伍法為要”的說法。車兵編制,春秋時期已定製、車上甲士3人,還有72名步卒跟隨以配合作戰。然而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編制,既沒有接受中原農業民族步兵編制的影響,又毅然跳出車兵編制的竄臼。前者.縱然對中原步兵適合,但對遊牧民族騎兵卻不方便。後者,戰車和步卒很難有機結合,常常脫節,顯得臃腫、累贅,從而削弱整體的機動靈活性。應當承認.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編制是一種特殊的組織體系.在軍事編制方面是一次重要的發展乃至革新。
至於為什麼北方遊牧民族對“十進位制”的編制感到極大興趣,並長用而不衰呢?至今未見具體而理想的解釋。不過兵法言:“兵重(指編制過大)者滯而不神,兵輕者便而多利,”在十人隊裡,十夫長對其他9人及其戰馬瞭如指掌.管理起來從容自如,至少不太複雜。這是一支易於領導的整體力量。經過嚴格訓練的、由l0名騎兵織成的隊伍,足以成為一個小型的戰鬥集體。具有一定的進攻、防守、巡邏的能力,很多情況下可以獨立行動。對敵容易產生某種牽制、威脅的作用。若超過10人,則人多馬亦多,行動不便.不宜協調.准以互相呼應。如少於10人,不僅獨立戰鬥能力不強.而且對敵人威脅也不大,甚至容易被敵方吃掉。在進攻或防禦的半徑上,古人的經驗使他們值得,以十名騎兵組成最基本的作戰單位比較合適。
10名十夫長中.任命一人為百夫長。北方遊牧民族騎兵中,百夫長與其餘9名十夫長.除軍事關係及前文所言的行政關係外.還有一層鄉里關係,從而為進一步密切、協調提供條件。幹夫長、萬夫長的產生及其關係也是如此。百夫長領導百名騎兵對規模不大的運動戰較為適合。在襲擊、閃擊、迂迴、包抄、穿插、分割、追擊、夜戰、風戰等各種形式的運動戰中.既可以陸續接應,又具有較強的戰鬥能力。同時.還不笨重冗雜.顯得格外的靈活機動。在較大規模的戰鬥中,千夫長領導的千人隊,更大規模的戰鬥中,萬夫長領導的萬人隊,大體均能產生這種機制。
所以北方遊牧民族騎兵按“十進位制”編制,分層領導,上下統屬,從而構成攻守自如、互相配合的若干層次之戰鬥單位。故而在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騎兵與中原、中亞、歐洲人的戰鬥中,經常佔據主動、乃至獲得勝利.與十進位制的軍事編制,直接相關。(手機 閱讀 1 6 k 。 c n)
不過騎兵編制要有嚴格的嚴密性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否則的話話難以發揮他的作用,中國歷史上的社侖可汗、李光弼、耶律阿保機、李元昊、完顏阿骨打等,都能本著“賞以樹信,罰以建威”的原則治軍。將領的威與信具備,則軍隊必整肅堅韌。社侖可汗立軍紀,戰場上,“先登者賜以虜獲,退懦者以石擊首殺之,或臨時捶撻’。蒙古汗國規定:“當他們進行戰爭時,如果在十個人中有一個、兩個、三個或數名逃走,整個十夫集團都要被處死,……如果一個人、兩個人或數人都勇敢地走向戰鬥,而十夫集團中的其他人則沒有尾追而上,後者同樣也都要被處死:如果十夫集團中的一人或數人被俘,其戰友不去解救、他們也要被處死。”以嚴格的軍紀保證了有序的戰陣、完整的編制。這種措施可直接導向勝利。
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編制熱衷於“十進位制”,當是其最佳選擇,井獨具風格。中原農業民族騎兵編制不定製,不能視為落後。孫武、李靖、戚繼光等都是中原農業民族中有名望的建軍、練兵、指揮戰鬥的專家,他們均沒有執意追求“十進位制”的騎兵編制.可見這種編制對他們並非適用。
現在李雲龍也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在歷史上騎兵編制的情況他是知道的,但是要建立一支集有騎兵的超強機動性、靈活性、廉價性以及車兵遠端性、威力性於一身的新型騎兵,這個騎兵的編制非常重要。
經過和曹風的的商量最後還是決定採用遊牧民族的“十進位制”現在白雲山寨總共有兩千三百多人,戰馬兩千四百匹,李雲龍就建立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以十人為一隊,設隊長一名,十隊為一連,設連長一名,十連為一營,設營長一名,十營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