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分文氣,金陵佔了八成,青年俊彥,不可小看。”
眾人都笑了。
接著王之政認真地看起文章來,良久,他方才道:“以字觀人,以文而知人,你的文章,剛而不折,可見品德。老夫久不評人了,不過今日卻頗為興趣,今日便給你一個評語吧。”
這青年頗為緊張侷促,忙道:“還請先生示下。”
王之政笑呵呵地道:“我見你氣宇軒昂,行書如刀,必是剛烈之人,而今天下承平、海晏河清,必得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這評語,已算是優中之優了。
青年大喜,道:“學生慚愧。”
有了這個評語,就等於是他的履歷多了光彩的一筆,連王先生都如此看好他,那麼將來一旦他進了京師,不少高官和大儒,只怕對他都會多有提攜。
陳凱之知道,這個評語制度,絕不只是胡說八道,這裡頭是有其背景的,能下評語的人,往往是天下知名的人,這樣的人本身就有巨大的人脈,而一旦某人得到了他的好評,人生的道路上,就多了不少的貴人,將來的前途,怎麼會不限量呢?
大陳沿襲了漢制,雖然科舉成為主流,沒有淪落為上一世歷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度,可是這種品評制度的尾巴,卻還留存下來,頗為風行。
那青年激動不已,就像是得了三好學生獎狀似的,千恩萬謝,方才退回席中去。
這時有人道:“今日恰好,還有一位俊傑,王先生說,從前曾聽說過陳凱之,這陳凱之,確實是我金陵頗有文氣的才子,此番他中了金陵府試案首,更是在天瘟橫行時出力不少,連朝廷都有恩旨旌表,今日凱之就在這裡,不妨就請先生品鑑一二。”
方先生的面上,已經露出了笑容。
陳凱之朝說話的那人看去,這人……呃,有點眼熟,似是某次,他曾拜訪過方先生。
這是託啊。
方先生當然不會自己跑去說,我這門生好,哥們,咱們給個好評唄。
所以,這話得由別人來說出口,這個人,想必早就和恩師暗通款曲了。
而恩師和王之政本就有點交情,恩師這一趟,說穿了,就是讓自己來鍍金的。
想到這裡,陳凱之不禁有些感動,無論怎麼說,他知道恩師是很厭惡這種行為的,可偏偏,卻還是帶了自己來,還安排好了這一出,只希望自己這俗不可耐的功名之路,能夠順暢一些。
陳凱之站起來,道:“慚愧得很,學生當不起這樣的誇獎。”
王之政打量陳凱之,道:“陳凱之,你就不必將你的文章拿來了,你的文章,老夫也略看過,在洛陽時,就有人抄你的文章給老夫品鑑過,你上前來。”
陳凱之上前,卻見那東山郡王朝自己擠眉弄眼,一副很不服氣的樣子。
陳凱之不理會他,朝王之政行禮道:“學生還請王公賜教。”
王之政捋須,呵呵一笑,打量了陳凱之片刻,便道:“賜教的話,就言外了,不過老夫評人,歷來還算公允,嗯……老夫要開始說了,你仔細聽著。”
陳凱之點點頭。
王之政突然眼眸一張,道:“你的文章,投機取巧,看似中規中矩,實則卻是劍走偏鋒,老夫再瞧你面向,隱有奸邪之相,若是天下太平,則註定碌碌無為,可若是在亂世,則勢必攪弄風雲,禍害蒼生……”
方才,所有人都含笑。
無論怎麼說,這種場合,一般都是賓主盡歡的,即便是王之政對陳凱之不看好,至多也只是用平庸之類的評語罷了,何況陳凱之的恩師方先生還是他的故友,所以大家一開始心裡揣測,覺得這評語,至少也該是中上。
可誰知,一句治世庸碌無為,亂世遺禍天下的評句,卻令所有人驚愕之餘,皆是啞口無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