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臨咧嘴一笑,葉良辰也笑了,邊笑邊搖頭卻不說話。
吳景賢愧疚地解釋道:“這段日子我翻來覆去地想,最後發現萬歲爺實在是山窮水盡了,誰能想到這時候又來個黃河決堤,雪上加霜啊!為了萬歲爺,我只能厚著老臉求你,可花你的錢我同樣心疼啊!”
“大哥你也別心疼了,還是儘快把我家大人的寶山衛指揮使辦下來吧。”葉良辰很好地履行幕僚的職責,直接說出朱道臨想說的話。
吳景賢點點頭:“快了,估計京城的回信十天八天就到,區區一個衛指揮使難不倒王公公和曹公公。不用我催,他們也會著急,只有把道臨的寶山衛指揮使定下來,道臨才能名正言順地擴建寶山港,有了寶山港,才能更好地為萬歲爺分憂。逐步以快捷的海運取代積重難返幾近失控的漕運。”
朱道臨如實向吳景賢說出自己的計劃:“我打算從災民中挑選有家有口的20;000名青壯,也就是20;000戶80;000人左右,分期分批送到寶山安家落戶,用以修建寶山港,整理寶山港以南至上海城北之間的百餘萬畝沼澤地。”
“投入幾十萬兩銀子,辛苦半年時間,明年開春能多出150萬畝左右旱澇保收的良田,到時候就不用再被東南豪強用糧食卡住脖子了!”
吳景賢心算片刻,擔憂不已:“你哪兒來這麼多銀子?你那幾百噸銅料還沒來得及抵扣博孚錢莊的鉅額借貸。上百萬災民又湧來,為了安置災民,還要修路建工坊、修碼頭,你吃得消嗎?”
朱道臨苦笑道:“吃不消也得硬著頭皮幹,這大明天下除了咱們這些傻乎乎的忠臣為皇上分憂之外,還有誰願意在危難之時站出來?”
“別的不說,只說源源而來的百萬災民,他們也是血脈相連的大明同胞啊!難道眼睜睜看著他們無依無靠餓死病死?”
“東南豪強可以裝著看不見。還要藉此機會發國難財,眼裡只有自家沒有國家的東林黨和那些貪官汙吏可以昧著良心。袖手旁觀,漠視成千上萬民眾的生死,但我朱道臨做不到!”
“我不敢說自己對皇上多忠誠,可為了大明江山,我願意盡一份心力!”
“叔父如果願意,可以把這番話上奏皇上。最好再附上最近幾期《江南時報》,讓皇上看看黃河決堤的災情有多大,看看江南的真實情況,省得又被朝中那群無恥的大臣矇蔽。”
葉良辰撫掌而贊:“一箭雙鵰,好主意!”
吳景賢同樣眼前一亮:“確實是個好主意。回去我立即書寫奏摺,並將你再次慷慨貢獻30萬斤銅料的好訊息一併上奏,懇請皇上大力褒獎。”
朱道臨想了想:“魏國公對我擔任寶山衛指揮使一事怎麼看?”
“都穿一條褲子了他還能怎麼看?之前他不是已讓你代理寶山衛指揮使嗎?哪怕你不爭這個寶山衛指揮使,他也沒能力重建寶山衛,史青陽率領1;200官兵駐紮寶山衛一直是你養著,魏國公不可能不清楚,還有你給他的戰船,為他提供軍械等等,幫了他那麼多,他感激你還來不及呢,哪怕有別的想法,他也能分清得失。”
只要不是涉及皇帝和自身利益,吳景賢的腦子比誰都敞亮,娓娓道來:“何況你越強大,對他支援也就越大,他堂堂國公爺,會在意一個小小的三品指揮使?你要是有時間,就多想想最要命的糧食問題吧,這才是這次危機中的重中之重,要是沒糧食,別的什麼都不用想了!”
“這樣我就放心了,說說你老最關心的大事吧,打算什麼時候把30萬斤紫銅運上京城?”朱道臨笑問。
吳景賢考慮片刻:“你的船隊有沒有空?”
朱道臨連忙擺手:“我的船大多是吃水較深的中型尖底戰船,深淺不一的運河怎麼能走?80噸至150噸的巡邏快船造了不少,可沒法運貨,兩艘500噸大貨船正在船塢裡改造為戰船,其他船也要陸續改裝更換火炮,哪怕走海路也趕不及,你老還是找魏國公吧,他的八艘內河運輸船都閒著。”
吳景賢只好作罷:“你快把30萬斤紫銅送到碼頭上,我爭取時間快點裝船走,否則災民越來越多,運河兩岸更不安全了。”
送走了急匆匆的吳景賢,朱道臨留下和師爺葉良辰密商兩個多小時,把正式組建沒多久的幕僚集團交給葉良辰統帶,然後前往西苑,和熱衷服裝裁剪縫紉的妻妾們說了會兒話,再趕往武館東面山腳下新落成的音樂學堂,看望增加到300人的學堂弟子和25位老樂師,在師生們的懇請下,欣然演奏了三首古箏曲,聽得師生們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