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匠痛快地開啟了話匣子。
崑崙城受大神庇護,最為安全;這是崑崙州人類爭相而來的最大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崑崙城臨近瑤池,靈氣雖然不如神界充沛,卻也是崑崙州一等一的福地。福地原是無主之地,誰都可以遷居過來;福地有限,遷居來的人卻無限,大家都想住在最接近瑤池的中心城區,這樣就會產生爭鬥,爭鬥的結果只能是誰的拳頭大屬於誰。崑崙州拳頭最大的是眾神,崑崙城也就成了眾神的領地。
大神是普通人進階的,有父母兄弟家人。成神之後,將家族遷移至福地既是責任也是義務。崑崙州有很多大神,為了家族佔有地,大神和大神之間也會發生爭執,大神之間的爭執結果更慘烈,對敵雙方呼朋引伴,大打出手,一場大戰下來,動輒會有數十大神隕落。
這種情況讓崑崙州神族元氣大損。有識之神擔心局勢會更惡劣,遂聯合起來商討解決辦法。商討的結果是:以瑤池最近的天、地、人三峰為中心,劃出七十二峰為神界,神界為大神修煉地;山下的崑崙城為人界,出租給神裔居留,神裔每年需上繳神界一定數量的晶石為管理費;為此,神界成立了一個下派組織——臨塵閣,負責管理保護人界並收取晶石。臨塵閣外,神界諸神不能私自干擾人界,更不能介入家族後裔之間的紛爭。
臨塵閣有三大閣老主理;三閣老是大神,需要修煉,不喜打理人界瑣事,又在臨塵閣下成立了一個奉天府,奉天府由神將、武士各類人等組成,開始只負責收取晶石租金,保護崑崙城,後來管理的事物越來越多,崑崙城的啟蒙教育、稅收、規劃等等盡皆納入轄下。
晶石是促進修煉的必備之物,對神界來說,最重要的東西莫過於晶石,數量越多越好,臨塵閣和奉天府自然將收繳晶石視為重中之重。這種心態自上而下擴充套件到整個崑崙城,最後形成了一切唯晶石為要的風氣,晶石代表著財富,代表著地位,代表著福地的居住權;只要有足夠晶石,普通人也能買下神裔的產業莊園,甚至收破落神裔為奴僕。
巨大的需求讓晶石價值越來越大,越來越難掙。普通人窮其一生也難掙夠在中心城區置房安家的晶石,更別說就讀費用高昂的學校;往往是立足長遠,第一代人拼搏苦熬為第二代攢夠成為高階技師的晶石;高階技師在崑崙城苦熬一生,為第三代人攢夠完成通靈啟蒙教育和法師培訓需要的晶石。普通人成為法師就算出頭了,不僅有一線希望成神,還能掙取不菲的晶石,為下一代修煉打下更堅實的晶石基礎。整個規劃過需要三代人不懈努力,稍有不順,可能就需四五代甚至五六代了。
“神——就在山頂,很近,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福地——就在腳下,感受到的又有幾個。”老工匠頗為感概,長嘆一聲結束了家常,進屋忙活去了。
自此,關小山徹底認識到自己的困境,他沒打算放棄,只是拋開不切實際的幻想,重新調整了目標——不急著修煉,想法找份學徒工先學著幹,儘量留在崑崙城尋找機會。
有感於老公匠的慈和,接下來關小山專揀老年人經營的作坊店鋪進,詢問能管吃住的活計。不知道是運氣欠佳,還是那個老工匠本就是崑崙城的異類,接連見了八位老掌櫃,卻沒一人有耐心聽他說話,個個懶的搭理,直接揮手將他轟出去。
太陽落山之時,他順路上到一個半山廣場。這兒似乎是崑崙城最高處,前面雖有盤旋而上的路徑,路中央卻豎了塊木板,上書“凡人止步”四個大字。
關小山沒敢再上,轉頭打量廣場。
廣場很大,在寸土寸金的崑崙城尤其難得,周圍的建築也很大氣,東邊有兩道大門並排相依,每道大門寬近兩丈,有不少衣著樸實的年輕男女進出。西邊也有兩道大門,大門比東邊的更寬更宏偉,寬有三丈,在這兩道大門裡進出的人歲數也大些,小的二十出頭,大的有三四十歲了,衣著跟著也光鮮不少。
四個大門正中各懸掛一塊黑漆大匾,匾上有鎏金大字,東邊的兩個分別寫的是“崑崙通靈啟蒙學校”“崑崙法師進修學校”,西邊的兩個分別寫的是“崑崙預神研修院”“崑崙真武研修院”。
看清匾額上的大字,關小山心神一顫,呼吸頓時粗重起來。從今天打聽的情況來看,這裡就是他原來的目標——學習法術的地方。目標就在眼前,卻如天涯一般,可望而不可及——四道大門兩側各有一隊持槍跨刀的武士守衛。
“晶石!!!”
關小山喘口粗氣,調轉目光看向廣場對面,對面只有一棟四層木樓。木樓倚山而建,規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