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讓皇帝在後面聽到這些?這是因為他並不知道,萬曆此時在什麼地方。這回萬曆耍了個心眼,本來是告訴申時行自己要出席這次會議,但臨時又改變了主意,不去了。申時行可氣壞了,皇上的話就是聖旨,怎能輕易更改?可已經臨近會議開始,通知不開也不可能了,所以乾脆就不再等待,自行開始。
可他哪裡知道,皇帝是沒有列席,可並沒有說不去旁聽啊!尤其是躲在屏風的後面,誰會注意這種地方啊?
於是這次申時行大大地失算一回,也讓萬曆聽到了平常聽不到的東西。
會議還在繼續進行,兵部尚書常旭東提出了一個讓人意外得意見:在浙江改稻為桑。因為在去年,江南織造局織出的絲綢賣至西洋諸國,得銀竟然有上百萬兩!江南織造局去年一年售出的絲綢銷量,已經達到了江蘇全省稅賦的兩倍之多!看來絲綢還是很有賺頭地嘛!如果要是能把浙江全境的稻田改為桑田,那也許可以增加織造大量的絲綢,再遠銷至西洋諸國,不就大大地緩解國庫的困境嘛!
這個意見一出,大家都很感興趣,出口絲綢這可是個好事情!不僅僅可以解決大明的財政狀況,還能大大地增加浙江的就業人口,減少浙江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這下子不僅僅是各位高官,就連司禮監也非常地感興趣,畢竟這個創造性的思維可不是那麼容易想到的,而且竟然還是兵部尚書想到的!一個大老粗都能想到這樣的想法,這讓在座的讀書人感覺到很不好意思——他非要搶這個風頭,難道是有什麼打算?果然如此,常旭東嘿嘿地笑道,為了保證織造局的安全,他認為應該把江南織造局搬遷到江南衛去,這樣不僅可以不受到官府的干擾,而且可以保證不受到倭寇的侵襲!
這話一說,立刻就炸開了鍋!
刑部尚書首先發難,聲稱從江南總督府收到的訊息說,今年倭寇屢次犯邊,不僅僅是福建沿海,就連南京都遭到了一次倭寇的侵襲!結果全城因為沒有戒備,被倭寇殺死並且擄走數千人!怎麼能把江南織造局搬到江南衛去?
然後是吏部尚書,他說如果把織造局搬到江南衛,那織造局的人員編制,是算到江南衛,還是算內廷?要知道江南織造局可是司禮監的下級單位,是直屬內廷的,組**員和忍受都是太監!沒有皇上的聖旨特批,太監怎麼可以隨便進入軍隊?更關鍵是內廷各級太監的任命並不歸吏部管轄,這就給行政上的管理帶來了極大地不便……
萬曆的頭都被他們吵暈了,這麼下去什麼也討論不出來,盡浪費時間。不過改稻為桑……這個法子似乎確實可行,把江浙的產量田全部改成桑田,這樣蠶絲的產量就有了保證,繼而絲綢的產量就增加了;這樣江南每年可以多上供給朝廷一百多萬兩銀子,甚至更多。
一百萬兩銀子雖然不多,卻能辦不少的事情,補不少的窟窿。如今大明這艘船上的窟窿實在是太多,大修是需要銀子地,所以只能補窟窿,但是能補到什麼地步,就得看銀子有多少了。所以萬曆自己也傾向於這個辦法。大明的東南多的是工匠和織布機,只要能把他們組織起來,一年的絲綢會產出多少?會給大明帶來怎樣的利潤?萬曆越想越開心,不過這件事情要交給誰來辦呢?!交給江蘇布政使鄭茂昌?這個人似乎不怎麼可靠啊,而且他和按察使何泌才向來不對付,如果真的交給他,會不會出麻煩呢?
第九十五章
朱一刀已經被通知已經不需要再進行什麼救災了,他可以帶著京師右所回到自己的駐地了,原因也很簡單:內閣找到了緩解財政壓力,填補大明國庫的方法。這法子是什麼老朱不知道,事實上也沒多少人知道,因為在那天的會議上,大家也僅僅是對改稻為桑進行下討論而已——沒有皇帝的最終同意,誰也不敢擔這個責任,倒不是因為內閣通不過。
於是他就帶著滿腔地怒火和不爽帶著五千大軍回了駐地——臨走之前問兵部要軍餉,畢竟在京師這些天糧草的供應一直是其他四個衛所友情提供的,可兵部卻以沒銀子為由拒絕提供,要老朱自己想辦法,朱一刀大怒,和兵部尚書都拍起了桌子,兵部尚書也很光棍地道,你是錦衣衛,按理應該問皇上去要軍餉,怎麼會問到我們兵部的?!
我是錦衣衛不錯,可我也是大明的官軍吧?難道將士們在外打仗需要糧餉,只要是錦衣衛你也敢不給?
對不起,錦衣衛似乎從來沒有在外面打過仗,倒是經常抄家——還需要軍餉麼?兵部尚書如是說。
朱一刀為之結舌。於是極為不甘心地往駐地撤去,在半路上,碰到了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