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佔優,此時提出什麼議和之議本相認為是荒唐的。陛下已經給其他兩路兵馬下達了直搗邏些城之令,當此之時你也該全力進軍逼近吐蕃都城。本相跟你說白了,本相不希望在滅吐蕃之戰的戰役中你落了下風。現在的形勢很明朗,西路軍、北路軍和你的劍南軍,誰先攻下邏些城,誰便是最大的功臣。高仙芝和哥舒翰李光弼他們正在全力搶此首功,你卻還在想著如何同吐蕃議和,你說叫本相說你什麼好?簡而言之,以前同南詔國議和是良策,現在同吐蕃議和是蠢行,本相希望你摒棄這些想法,全力進攻邏些城。本相希望你第一個攻下邏些城,那樣於你於我都有極大的裨益。多言不贅,老弟是聰明人,應該無需本相多費口舌。”
第六零四章 隱憂
(謝:moshaocong、愛若彤、xzczzzd、沙碎等兄弟的月票。)
看完了這封信,王源終於明白了朝廷對於這次討伐吐蕃的態度。也許一開始只是為了報石堡城失敗的一箭之仇。玄宗的面子上過不去,這才興師動眾的派三路大軍討伐吐蕃。玄宗一開始一定不會抱著就此滅了吐蕃的想法的,但當三路大軍捷報頻傳之時,玄宗的心態便發生了變化,他可能認為在有生之年能夠滅了吐蕃的宏願已經不遠,所以才有這樣的想法。
王源陷入沉思之中。三路大軍捷報頻傳當然是好事。甚至若能這一次真的滅了吐蕃,成就大唐偉業,王源也樂見此事發生。然而,理智告訴王源,事情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吐蕃人一開始便並沒有在周圍的城池囤積大量的兵馬,犛牛城中只有一萬,律賁城中常備的兵馬也有三萬餘,上月攻擊律賁城時,城中守軍也不過四萬人。而這墨脫城雖然有三萬多兵馬拒守,但其實幾乎有一半是從律賁城敗退的兵馬。也就是說,吐蕃人的兵馬數量並非如想象中的那麼多。而這便是隱憂所在。
眾所知周,吐蕃國在關鍵時候的募兵能力極強。開元年間的青海湖之戰,吐蕃國前前後後調動了近四十萬的兵力參戰,由此可見一斑。而如今,大唐三路大軍兇猛攻擊,吐蕃國豈會不全力募兵拒敵。如果以四十萬兵力而言。應該能分出十五萬左右的兵馬同時應付三路大唐大軍。但事實上王源這一路攻擊而來遇到的兵馬總數也不過六萬餘。那麼問題來了,東路還有**萬兵馬在何處?答案不言自明。吐蕃人收縮防守,將主力大軍擺在了邏些城的周邊。
這麼做的壞處便是,周圍的城池或者會被唐軍攻佔下來,但這麼做的好處便是,首先可確保都城極其左近繁華地區的安全。對吐蕃國而言,核心地區便是邏些城周邊的地帶,百姓聚集於此,物產也集中於此。而周邊的外圍地區都是些戈壁沙漠雪山峽谷,居住的人都很少。若以長久而論,這些地方的得失於戰略意義上或許受損,但在實際實力上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且,隨著唐軍的滲入,唐軍的後勤補給和兵力也逐漸的消耗,若唐軍及時撤退便罷,若是當真有多餘的想法,那麼在邏些城周邊的戰鬥才是真正吐蕃人發力的時候。
以劍南軍為例,王源率軍出征時有劍南軍的五萬大軍,加上南詔國的一萬蠻兵,再加上贛南西道拼湊的一萬兵馬,兵力達七萬之眾。而現在,王源所能用於作戰的兵力僅僅只剩下了五萬人。這五萬人還包括了近六千輕傷計程車兵,勉強能夠隨軍作戰的。
同理,雖然楊國忠的信上沒具體說明,王源也還是能對其他兩路兵馬的概況做出大致的估計。北路河西隴右兩軍總數只有六萬人出征,說在石堡城大破八萬吐蕃北境主力,以六萬對八萬,就算勝了恐怕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以最好的預測來估算,這六萬人估計也就剩下四萬能戰之兵,那已經算是勝的非常漂亮了。而吐蕃的八萬人如果損失了一半,那便算是一場徹底的大敗。西路軍恐怕情形更為糟糕,安西軍所攻擊的路線更遠,要先攻下大勃律國,之後才能向著吐蕃國攻擊。這一路足有**百里之遙,在高原荒野上和吐蕃人作戰,其艱苦可想而知。如此遠的距離,補給肯定是跟不上了,兵力的損耗也一定巨大。相比較而言,倒是自己的劍南軍的狀況要比他們好的多。
如今楊國忠說,西路軍和北路軍都已經被玄宗下旨挺進邏些城,他們的兵力已經大大的不足,再加上補給線的遙不可及。外加上邏些城周圍的吐蕃重兵集結,這一切都將是一個極為險惡的局勢。如此冒然挺進邏些城周邊地區,恐要遭受滅頂之災。這才是王源所擔心的。
對敵作戰,你若將對手看的太愚蠢,那便是你自己的愚蠢。王源一向在戰事上小心謹慎,做到事無鉅細絲毫不漏。能智取的絕不硬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