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折稱東。突厥和契丹人也蠢蠢欲動,河東道兵馬不能調動云云。不但說不能調兵,反而要求朝廷增兵。一來二去,還是李林甫寫了信給安祿山,這才讓河東道的五萬五千兵馬勉強分了三萬到河西道,穩定住了邊境的形勢。
而王源高仙芝等人請求議和或者增兵的奏摺便是在那時抵達了京城。在那種情形下,玄宗即便想滅吐蕃想的發瘋,卻也無兵可派,只能同意議和了。
雖然議和了,玄宗心裡其實還是不要太痛快的。雖然王源等人議定的和議對大唐是極其有利的,但他總是心裡不得勁。接到議和的條款之後,太子李亨的一句話讓玄宗心裡更加的不痛快。那便是議和條件中吐蕃不願稱臣於大唐的那一條。玄宗本來就認為沒能沒了吐蕃甚為可惜,現在吐蕃人連稱臣都不願,這讓他非常的不滿。
於是,明白了玄宗心思的李亨在議論和議條款的時候指出了這一點,要求打回去重新擬定,必須要吐蕃人稱臣。此舉頓時激起了李林甫的反對。雖然李林甫揣摩出玄宗的心思,但這一次他可不能讓李亨透過了這個提議。一來朝廷的形勢確實不允許,二來那可是李亨啊,自己的死對頭啊,他說白自己必須說黑,絕對不能讓他冒頭出來。
於是乎雙方圍繞此事爭吵不休,乃至於最後已經不再爭吵於議和之事,而是互相揭短,掀各自的老底,在朝堂之上毫無底線的相互攻擊起來。
李亨這次也是豁出去了,他認為這一次自己是站在父皇這一邊的,最終父皇一定會幫自己說話。然而聖意難測,吵了三天之後,玄宗突然宣佈和議按照原定的條款批准,命人立刻傳旨王源等人訂立合約之後即刻退兵。
李亨有些發懵,他不知道父皇為何忽然又這麼做,將自己忽然弄得不尷不尬。但後來他很快便得知,是高力士和楊貴妃在陛下耳邊吹了不少風,陛下這才改變了想法。
高力士和李林甫過從甚密,楊貴妃自然是左相楊國忠的授意,兩大相國聯手之下,即便是父皇也不可能無視。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李亨極為憤怒和失落而且還感到了深深的恐懼。
憤怒的是,王源所答應的事情,要了自己幾十萬貫錢說要做楊國忠的工作,讓楊國忠不在同李林甫聯手對付自己。結果完全沒有起任何的作用,幾十萬貫餵了狗,連一點點的效果也沒有。王源膽大包天,這是戲弄到了自己的頭上。
失落的是,自己本以為這一次有父皇做後盾,但其實自己還是太天真。父皇的心自己永遠都摸不透,永遠都猜不準,自己像只猴子一樣跳上跳下,結果一無所獲。
而恐懼的是,這一次自己一反常態的作法會不會引起父皇的懷疑。父皇會不會認為自己平日的沉靜木訥是裝出來的,會不會對自己產生防備之心?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和李林甫當眾撕破了臉,私底下已經有人告訴自己,李林甫似乎抓住了自己的什麼把柄,準備恰當的時候公之於眾。李亨覺得這把柄便是羅衣門,這是自己的命門。如果李林甫得知羅衣門的存在而將之公之於眾,那麼自己便徹底的完了。
李亨龜縮在少陽院中瑟瑟發抖疑神疑鬼的時候,朝廷關於和議的聖旨終於得以離開長安出發。高仙芝的預料沒有錯,聖旨比預定的時間晚了三天。
以上這一切,高仙芝和王源都是不知情的。高仙芝所知道的僅僅是朝廷因為和議的最後一條而發生了爭論。爭論的雙方是太子李亨和李林甫,其餘他便一概不知了。而王源聽到這個訊息想到的是,太子李亨終於跳出來了,不過他太蠢了,這時候跳出來對他有什麼好處?而且從此事可以看出來,李亨絕對不是個好皇帝的料,此時明顯戰事不能進行下去,天又近秋,應該儘快的達成協議結束戰爭才是。
這個人,絕不是王源想要輔佐的那個人。王源想輔佐的那個人目前還沒找到,將來能否找到,也並不知道。
翌日午後,朝廷聖旨抵達,從聖旨上絲毫看不出因為和議的條款朝廷之中爆發過大爭吵的跡象。玄宗熱情洋溢不吝讚美之詞對王源和高仙芝一頓褒獎。對和議的條款也極為滿意。最後要求兩人儘快達成協議撤兵回朝。玄宗表示自己希望在一個月後的長安見到兩人,親自給予嘉獎和賞賜。
王源和高仙芝不敢怠慢,立刻通知已經等得焦頭爛額的吐蕃方會面,交換雙方的簽字合約,達成停戰和議。三天後,安西軍在封常清的率領下回安西鎮,而高仙芝則隨同劍南大軍往東回劍南軍,以便同王源結伴去往京城接受玄宗的召見。
這一場陸陸續續持續了半年的大戰,終於落下帷幕。雙方各有損傷,但很明顯,獲勝的一方是大唐。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