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搞毛線啊,為何總熱衷於這些虛頭巴腦的麻煩事呢?
謝逸很無奈,只得奉命行事,以秋、月、農事為題賦詩?自己的真實水準差太多,只能繼續抱歉地“借鑑”了。
明德宮前,內侍宮女如同穿花蝶一般忙個不停,為才俊士子們送上筆墨紙硯。
有人筆走龍蛇,有人輕聲吟誦,不一會便出了一大堆佳作名篇。其中大多世家子弟或名門之後,大都師從名儒,才思敏捷。
一卷卷文稿送到御前,李世民隨便看上兩眼,順手便遞給房玄齡,以及禮部侍郎李百藥,陝州刺史崔知溫和東宮學士盧彥卿等人。
這幾位分別是趙郡李、清河崔和范陽盧氏的優秀人才,文采斐然,頗有名望。詩文才學如何,一眼便能看出。
幾人看到自家或是姻親子弟的詩文,臉上都洋溢著淡淡的微笑。皇帝用兩棒玉米和幾個土豆,讓天下皆驚,讓世家為之一顫,這是警告。
也只是警告而已,皇家和朝廷終究還是離不開世家的支援,原因何在?不正是因為世家門閥把持文教,子弟門生眾多,且才學出眾嘛!
在這一點上,世家門閥相當引以為傲。(此言非虛,初唐四傑中王勃出身太原王氏、盧照鄰出身范陽盧氏。)
看著他們品詩論文,稱讚某生,或推薦某子,李世民一直笑而不語。直到詩文所剩無幾時,才問道:“謝逸,你的詩文呢?”
李百藥和崔知溫等人頓時神情一動,皇帝為何總是詢問這位淮陽縣子呢?難道他除了種植新糧食外,他才學也很好?
一旁的房玄齡和侯君集等人則不動聲色,李泰則是一副好奇神色,目光全都齊刷刷落到謝逸身上。
謝逸訕訕道:“陛下,臣已有腹稿,只是近幾個月來忙於種植,疏於練字,恐字跡上不得檯面。”
這個回答讓人哭笑不得,身為一個讀書人,難道不會寫字不成?莫非是敷衍拖延?
謝逸卻是有苦難言,咱的字說好聽了是筆走龍蛇,不好聽了是那什麼……這場合下丟人現眼不好。
沒想到的是,李世民沒有惱怒,而是笑道:“好,你來口述,朕找個人給你代筆。稚奴,聽書房的師傅說,近來你書法頗有進益,就由你為謝逸代筆如何?”
讓晉王李治,嫡出的皇子為謝逸代筆?這個舉動……在場的很多人,不由心頭一震。
這是莫大的殊榮,卻也時巨大的壓力,眾人不由微謝逸捏一把汗,這要是寫不好,後果……哼哼!
“兒臣遵旨!”一個春夏秋,李治已與謝逸相當熟絡,欣然應允。
“有勞晉王殿下!”看著執筆等候的李治,謝逸輕聲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謝逸輕聲道:“秋月昭昭,臣若有所感,賦此長短句一篇。”
那邊晉王李治擱筆,自有內侍上前托起卷軸,呈閱於君臣之前。李世民笑而不語,房玄齡輕輕點頭,幾位世家官員滿臉驚訝,片刻後紛紛稱讚道:“好好,謝縣子才華橫溢,意境之高乃今夜佼佼。”
“謝縣子,只此一篇?還有嗎?”
“臣近來種植莊稼,對農夫耕作之苦深有體會,有《憫農》詩一首。”謝逸悠悠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ps:感謝書友風之舞者5638、千年為尋寶、月下無美人的打賞。求收藏,求推薦票,三江票,有點贊,打賞更好,謝謝!
第七十二章 名滿天下意何為
這一遭,謝逸朗聲誦讀,周遭眾人聽的清清楚楚。
四句詩並不深奧,亦無典故,簡單易懂,卻道盡天下農夫耕作之苦。讓人感慨,亦在警醒世人,尤其是顯貴富裕之家,珍惜盤中餐食,莫負農夫辛苦。
謝逸暗歎,在這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年代。勳貴門閥,世家富豪如果多一點體恤,少一絲盤剝,世間或許會多一份美好。
但願如此吧!
在場之人,想起自己過往的奢靡生活,念及世情百態,不由心生感慨,一個個沉默不語。
李世民輕嘆一聲,悠悠嘆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人辛苦啊……張亮,將今日宮宴上的吃食打包,賜給洛州田間勞作的農人。”
“是!”
突然變成無食之宴,所有的賓客臉上毫無怨懟,也不敢有怨懟,紛紛贊同吾皇的英明決定。與此同時,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