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大唐雖然強盛,但周邊的草原部族很多,且都日益強大。強大到已經威脅到大唐安全的地步,這讓李世民很是不安,有了五胡亂中華的先例,誰敢說胡人不能滅亡中原王朝?
當然了,李二陛下首先已經將自己從胡人的行列中摘出去了,所以外患堪憂;而且外患內憂是相關聯的,一旦有外敵入侵,國內的矛盾就有可能爆發。
總而言之,是有改朝換代的可能,亡國之禍的。
誰都想徹底清除外患,可是這幾乎是個不能完成的任務。滅掉一個東邊突厥,幾乎已經是傾舉國之力了,若是再大肆興兵,恐怕國力不繼,以至於民不聊生,若是步了前隋的後塵,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而且滅掉了東邊突厥,薛延陀趁勢而起,即便再滅了薛延陀,隨後又會有一個部族崛起。除非徹底清除草原上的牧人,或者遷徙大量的漢家人前去定居,顯而易見,戶口數不足前隋開皇時一半的大唐做不到。
更何況,現在薛延陀、西突厥和高原上的吐蕃都十分強盛,想要全都勞師遠征,滅掉是沒有可能的,李世民對此十分清醒。
只能又打又拉,密切關注各部發展狀況,稍微有苗頭不對的,便加以抑制和打擊,不讓其成為大唐的對手。
從而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應對最強的對手身上,李世民已經認定,西邊高原上吐蕃新王松贊干布是個人才。吐蕃正在強勢擴張,和大唐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在吐谷渾和蜀中西部的摩擦已經越發嚴重,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開戰,必須得小心戒備。
西突厥相對遙遠,並不對大唐構成直接威脅,而臨近的薛延陀則是個心腹之患,隨便鬧騰幾下就讓北部邊疆烽火不斷。
尤其是都城長安距離河朔草原是一條直線,距離並不算遠,若再有一次胡人打到渭水河畔的事情出現,多半會天下大亂。
故而,李世民一直頗為憂心。
此時聽到謝逸的一番說辭之後,心理頓時放鬆了不少,夷男此人不足為慮,突利失難成大器。且他們內部鬥爭不斷,難以上下一心,首領又有堅定的爭雄之心,如此……薛延陀便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然而說到底。還是繼承人的問題,始終繞不過去。
如果有一個足夠優秀,甚至比自己更勝一籌的繼承人,還用擔心這些嗎?如果大唐也有文、景、武帝,自己哪有後顧之憂?
可太子的資質……一想到李承乾近來的表現,李世民的心情便有些沉重。
李世民是一個很自信。很自負的,他認為自己足夠優秀,從晉陽起兵到一統天下,自己功勞卓著。也正是因此,玄武門之變他才能理直氣壯,相對心安理得地坐在皇位上,直面天下人的指責與詬病。
貞觀以後,他勵精圖治,對外更是征討四方。大唐國力強盛,博得天可汗美譽,萬邦來朝,天下承平。李世民覺得自己的功勳已經能和秦皇漢武相提並論了。
而自己諸多兒子,有哪一個比得上自己?
自傲的李世民認為沒有,只能說某幾個孩子的某個方面和自己比較像,比如吳王李恪的英武,李泰的文采等……
但沒有一個人全面接近。更別說超越的可能了,吳王李恪英武卻不夠圓滑。李泰文采飛揚卻英氣不足,太子李承乾小時候看著不錯,但現在……尤其是腿瘸了以後,越發不堪了。
政務方面雖無過錯,但表現平平,至於德行方面……
反正東宮屬官和太傅們的評價都不好。太子經常和他們有言辭爭執,缺點不少,時常在東宮裡宴飲樂舞:兵戈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毫無英武之氣,能不能策馬舉劍都很難說。
難免讓人有些失望。尤其是今日三位成年的皇子一起前來承慶殿朝拜,兄弟三人站在一起,李承乾頓時黯然了許多。
一瞬間,李世民甚至生出些許驚天動地的念頭,但很快又放了下去。
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自古以來就是大忌,任何一個君王都不敢輕越雷池。何況自己經歷了玄武門之變上位,在很多人眼裡已經壞了嫡庶長幼的傳統繼承規則,如果李承乾這裡再出現什麼變故,更會被天下人詬病,成為一些人攻訐自己的由頭。
更重要的是,連續兩朝廢長立幼,會給後世開個壞頭,嫡長子不安穩,庶子幼子們野心勃勃,奪嫡爭鬥乃國之大忌,甚至會導致亡國,這是李世民不得不考慮長遠。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那一步萬萬不能走。
但願李承乾能夠及早醒悟,做一個合格的儲君,李世民對他的期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