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有怪莫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奏摺一般是由中書省負責整理分類、上傳下達的,可經歷了那次談話。小機靈鬼胡惟庸變成了不管事的宰相,上奏朱元璋‘宰相擅專奏章之事,容易遮蔽帝王與朝臣間溝通橋樑。宰相若徇私枉法,必然堵塞言路。請陛下增設一文書房專辦奏章之事。’ 第一次遇到這麼聽話的宰相,讓磨刀赫赫正欲大開殺戒的朱元璋瞬間陷入了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窘境。 於是位列九卿,專司‘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章奏,實封建言,陳情申訴及軍情聲息災異等事’的通政使司衙門就提前誕生了。 朱元璋本來是用幾本不疼不癢的奏章,來磨礪一下這個跟自己一樣不通文墨的大老粗二兒子。 沒想到這貨居然在他的奏章上跟天南地北的大臣們聊起天了。 看著手裡奏本末尾那句哭笑不得的‘遼東苦寒,卿記得多加衣裳。’ 朱元璋皺起眉頭,狐疑道:“皇帝用如此謙卑語氣會不會讓人失了敬畏?” 朱樉忙著碼字,頭也不抬道:“人家大老遠從南方老家到最北邊替老朱家鎮守邊疆,關心一句幾個字的事,你老朱家還缺那點硃砂不成?” 聽到這話,朱元璋對這種便宜至極的收買人心方式,刮目相看起來,他不是不會而是當了帝王以後放不下那個架子。 胡惟庸當了甩手掌櫃以後,六部各司和各道言官、還有大明各地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跟羈縻制度下的承宣布政使司,每日呈上的奏章就有四五百份之多。 朱元璋要求不論大小每日必須奏對,這可苦了那些每日上朝的大臣除了早朝要彙報各衙門昨天干了啥,回去還要挑一些不疼不癢的小事給皇上寫奏章,國家大事又不可能天天有。總不能一直挑著當地天氣說事吧? 於是很多大臣就把‘恭請聖安’混進了摺子裡,我向您老請安問好總行了吧? 這種廢話連篇的奏章,朱元璋看的牙癢癢,可數量龐大又符合禮法讓他無可奈何。《明會典》和《大明律》又沒規定問好犯法,總不能把跟自己問好的大臣都殺了吧? 於是這些廢話奏章,朱元璋和大兒子朱標每日煩不勝煩,伸手不打笑臉人,父子兩人都是在上面勾個‘閱’和‘覽’表示朕知道了。 沒想到這種廢話文學,在二兒子手裡居然還能玩出花來。 聯想到昨日,茹太素每次上奏摺跟老太太裹腳布似得又臭又長,下朝時眼淚汪汪攔著自己道歉認錯的可憐模樣。 對這個二兒子,朱元璋真是大開眼界。 特地從朱標手裡挑了幾十件政務混在裡面,讓朱樉批閱。 二百多份奏章,不懂的問老朱就行了,有朱元璋在身旁打輔助,朱二爺用兩個多時辰就搞定了。 他起身伸了個懶腰,朱元璋像個老夫子一樣坐下一份份批改。 因為奏章裡夾雜了不少公務摺子,朱元璋純粹抱著挑錯的心思,想趁機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逆子一頓。 可手裡的硃筆在紙上停留了半晌,遲遲無法落筆。 因為這些奏章上的批紅,用詞樸實無華,處理意見宛如經年老吏一般老辣,竟讓他一時挑不出半點刺來。 “二郎,這麼多奏摺不到兩個時辰就處理完了,在開封之時都是何人教授你辦公的?” 聽到老朱問話,朱樉不由在心裡冷笑:你要知道前世二爺我手機上將近五十個工作群,手下近千號人。每天要做的批示都上百來件,而且是全年無休的。 嘴上卻道:“回稟父皇,是您兒媳妙雲教孩兒處理公務的。” 想起那個由他欽點,深肖馬皇后的兒媳。朱元璋釋然了,他最怕的是朱樉背後有房玄齡和杜如晦那樣的謀士出謀劃策。 他沒處罰朱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朱樉手下猛將不少,真正的文人就小貓三兩隻,比起滿朝公卿皆是太子黨羽,不學無術的朱樉顯然不具備造反條件。 想起劉伯溫那個不穩定因素,朱元璋的帝王疑心病又犯了。他端著茶盞漫不經心道:“聽說你把劉卿收入麾下,二郎你可是要意欲為何啊?” 這話一出,朱樉愣了下片刻後回答道:“孩兒每日上朝府中雜務繁重,若是妙雲懷有身孕自然不能再處理事務。兒臣想的是誠意伯是詩文三大家閒養在家也是浪費朝廷碌米,不如幫孩兒處理一些雜務順帶教導子女也是極好的。” 朱元璋面色舒緩道:“劉愛卿的才學教導皇孫自然沒有問題,但是有一條不可教帝王心術,難免誤了咱的孫兒。” 這句話防備意味濃厚,朱樉一時間心裡五味雜陳道:“父親若是不放心,派遣一人在王府任教授之職,可在一旁監督。” “一人之力畢竟有限,朕就多派兩個飽讀經典的大儒去。” “兒臣朱樉,替犬子謝主隆恩。” 父子兩人一時無言,氣氛冷淡了下來。一刻鐘後,朱樉起身告辭。看著兒子遠去時變得有些倉促的背影,朱元璋不禁捫心自問:咱對這個出生入死的二兒子是不是過於冷漠或者說刻薄了一些?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重生秋華再現

重生秋華再現

佟言
關於重生秋華再現:她死後重生成為一個異國重病小女孩,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再現昔日輝煌。
仙俠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