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汗 (第1/1頁)
有怪莫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倒回五個月前,南京紫禁城金鑾殿上正在舉行朝會。 剛接到一個訊息,朱樉的兒子出生了。 而太子妃還有三個月才臨盆。 端坐金臺龍椅上的朱元璋臉上陰雲密佈。 他從南京登基以來,自詡為漢家天子,是恢復漢家衣冠再造漢唐盛世的億萬漢人英雄。 而他的長孫卻流著蒙古人的血液,這對即將一統江山再造中華的大明是很嚴重的政治阻礙。 李善長和太子不過是奉命行事,真正想殺死那個未出世孩兒的正是他朱元璋。 對一個屍山血海殺出來的鐵血皇帝來說,任何危害他統治的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 “朕的天家添丁進口這樣的大喜之事。眾位愛卿為何一言不發?你們倒是說話啊。” 他的臉上看不到半點喜色,聲若奔雷。 在整個奉天殿上回響。 一個足以動搖大明江山法統的致命問題。 群臣俯首叩拜,寒蟬噤若,針落可聞。 “李愛卿你是宰相,你說說這個大孫,朕該怎麼封賞?” 年近六十,鬍鬚花白的李善長精神矍鑠站在百官之前,享有面君不拜的特權。他躬身道:“回稟陛下臣不知。” 他不害怕朱樉一個藩王,更別說一個剛出世的藩王世子,巴不得弄個邊遠藩地父子倆都一起滾得越遠越好。 可這個長孫是馬皇后鐵了心要爭個名頭,這就讓他難辦了,一邊是拿捏他們生死的陛下,一邊是從不幹政但可以救他們出火坑的皇后。 朱元璋一想到這個天大的雷,心裡就是怒火中燒,恨不得叫淨事房把那逆子抓回來閹了。 “劉愛卿你說。” 劉伯溫一身道袍,仙風道骨。他是朱元璋的心腹謀士之一,自然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他叩拜道:“回稟陛下不如給皇長孫擇一福地做郡王安置。” 朱元璋內心就是這樣想的,但這種不待見的話不能由他一個當爺爺的人說出來。因為他手書的《皇明祖訓》可是明確嫡長子繼承皇位和王位。 他要招攬察罕帖木兒和王保保自然不能讓觀音奴做側妃。 “劉愛卿所言極是。傳朕旨意…” 他的話還沒說完, 除了李善長之外,唯一享有面君不拜和朝會設座兩項特權的朱升邊唱邊跳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朱升七十多歲,鶴髮童顏。其他大臣見他狀若瘋魔,忍不住懷疑這人是不是老糊塗了? 朱元璋看到自從開國之後,在朝堂上一言不發天天睡覺的朱升,深知此人的重要性。 當初自己剛佔據一方,這人就到自己大營裡獻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發展策略。而且在稱帝之前,對浙江用兵時,朱升提出了‘驅逐胡虜,再造聖域,復華夏衣冠’正是宋濂起草的北伐檄文‘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由來。 在他心裡滿朝文武的話,沒有三言兩語就能奠定他帝業的朱升半分重要。 他走下金臺御階,走到朱升身邊扶著他坐下,站在身旁彎著腰面帶笑容道:“朱愛卿坐下細細跟朕道來。” 侍立的黃狗兒連忙搬來一把椅子,朱元璋就這樣跟朱升面對面坐著,兩人親熱的拉著手像是話家常一樣。 老態龍鍾的朱升咳嗽兩聲道:“陛下,天賜好聖孫,乃大吉之兆。” 一句好聖孫在朝堂之上猶如驚雷炸響,眾位大臣面面相覷,連寵辱不驚的太子朱標都變了臉色。 朱元璋面不改色好奇道:“此子為何是好聖孫?” “這蒙元佔據中原百年,陛下統一天下之日不遠矣,可歷代搬遷來的草原之民經過繁衍生息已有八十萬之巨。若元廷退去,這些人與漢民生活迥異格格不入,無人統領必生事端。” “老臣請陛下立長孫為大汗統御天下蒙人。” 朱升要跪下時,被朱元璋扶起。他雙目放光,喜上眉梢。 如果是有蒙人血統的藩王,他萬萬不能接受。 可若是封他的孫子當大汗,他朱元璋忍不住心花怒放了。 他指著朱升誇道:“袞袞諸公好看看什麼叫老成謀國之言?這就叫老成謀國。” 李善長和劉基、汪廣洋這些重臣看的目瞪口呆。 連一向以揣摩上意出名的胡惟庸都忍不住讚歎薑還是老的辣。 “傳朕的旨意加封皇長孫朱尚煌為也客蒙古兀魯思大汗,頒發金印金冊,昭告天下。” 對於這個素未謀面的長孫,朱元璋心裡從憎惡到喜愛,跟過山車一樣歷程。 他下了朝就跟馬皇后兩人坐著天子法駕出了宮, 朱樉在外征戰,馬皇后不放心就派人接了回來。 因為朱元璋的偏見,觀音奴母子二人還沒有身份,只能在魏國公府坐月子。 看到不大的產房,朱元璋心裡充滿了愧疚,對兒媳敏敏說道:“委屈你們母子了。” 敏敏帖木兒搖搖頭,奶孃將孩子抱過來,剛出生孩子一弄醒就大哭不止。 馬皇后抱在懷裡怎麼哄也哄不好,遞給了敏敏,剛剛有名字朱尚煌哭反而越哭越大聲了。又遞給奶孃,眾人一通手忙腳亂仍然啼哭不止。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