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何謂天命 (第1/2頁)
有怪莫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樉讓敏敏站在門口放風,屋內就剩他和劉伯溫兩人。 劉伯溫是大明第一神算,所以朱樉一直避免與他私下接觸,害怕朱元璋懷疑自己在算帝王相。 可前兩天那個晴空霹靂確實把他震驚到了,趕緊找來劉伯溫這個老神棍問問。 朱樉殷勤的給劉伯溫泡了一杯茶若無其事問道:“老劉頭你說說這是世上真的會有天命嗎?” 劉伯溫抿了口茶眨眨眼說道:“大王不是一直都不信鬼神之事嗎?這天命一說信則有不信則無。” 被杵在原地下不來臺的朱樉訕笑道:“我不就隨便問問嗎?” 想起前兩天的警告,劉伯溫便不再端著架子,花白的鬍鬚抖了抖解釋道:“這天命一說最早出自《詩經》「文王在上 ,於昭於天 ,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指代是王朝氣運。” “在孔子嫡孫子思著《中庸》論及「盡人事,聽天命。」又指代的是天道命運。” “在董仲舒提出「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之後,天命代指的天子。” “大王認為的天命是什麼?” 劉伯溫一句話把朱樉整得愣住半晌後才回答道:“天下百姓的命運。” 這句話讓劉伯溫百思不得其解問道:“大王為何這樣認為?” 朱樉前世接受的是人民史觀,於是他直接說道:“因為百姓才是歷代王朝興衰的關鍵,百姓活不下去則反賊蜂擁四起,百姓生活富足則四海昇平。” 聽完劉伯溫問道:“大王信奉的可是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以前的朱樉肯定說不是,經歷過失敗才懂得時代不同面對的規則更不一樣。於是他說道:“是的本王最愛讀《孟子》和《春秋》,每日都愛不釋手。” 劉伯溫鬆了一口氣,最怕這裝瘋賣傻的王爺說出什麼大逆不道之語,那樣他的話題沒法繼續下去。 劉伯溫繼續說道:“所謂時勢造英雄,這一人之命影響千萬人命運正是承天授命應運而生之子。” 朱樉問道:“何為應運而生之人?” 劉伯溫指了指隔壁悄悄說道:“你的父親當今陛下就是應運而生之人。” 這個案例生動形象讓朱樉無法反駁,他指著自己鼻子問道:“老劉頭你看看我像有天命的嗎?” 這話一出,劉伯溫打了一個寒顫,朱元璋可是嚴厲警告過他建國後不準私下裡相面和卜卦的。 於是劉伯溫假裝瞧了半天冥思苦想之後說道:“大王您是東平王劉蒼的面相,將來必定是一代賢王。” 原本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朱樉頓時洩了氣,劉蒼是給漢明帝和漢章帝兩代帝王打工的著名賢王。 朱樉嘆息一聲說道:“看來我終究還是時運不濟。”劉伯溫號稱「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燒餅歌在後世鼎鼎大名。 讓朱樉不由得不信,看他唉聲嘆氣的模樣,重獲新生不久的劉伯溫連忙安慰道:“這天命之子並不一定是什麼好事,有道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這天命之子一般都會歷經艱辛萬苦,甚至是九死一生的磨難才會成長成承天受命之子。” 劉伯溫的話一下子讓朱樉想到了前半生和後半生都孤苦無依的父親朱元璋,突然覺得沒天命也不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 見他一臉苦澀,劉伯溫動了惻隱之心繼續安慰道:“大王不要難過,還有一種「逆天改命」之人,這種人強行改變了原有命格必定招致天道制裁,正所謂「天妒英才」。” “逆天改命之輩,比如北周宇文邕、後周柴榮雄這類才大略之主大多……” 劉伯溫沒明說,朱樉卻心領神會,這兩人共同點都是英年早逝,為他人作嫁衣裳。 作為穿越者何嘗不是逆天改命之人,他的命運和歷史上的秦王天差地別。 朱樉仍不死心對劉伯溫問道:“這歷史上可有逆天改命成功之人?” 劉伯溫喝了口茶抿嘴一笑道:“當然有。” 朱樉大喜過望說道:“還不速速道來。” 劉伯溫淡淡說出兩個字,讓朱樉差點背過氣去罵道:“老劉頭你說那腦袋被砍下來掛了二百多年的王莽是逆天改命成功者?你這不是把本王當猴耍嗎?” 劉伯溫理直氣壯道:“那王莽以外戚血脈、權臣身份取代大漢怎麼能不算逆天改命呢?” 朱樉啞口無言,如果不是半路冒出個光武劉秀,那王莽還真算逆天改命。 他起身走到門口,抱著最後一絲絲希望向劉伯溫問道:“老劉頭你說說這逆天改命之人有什麼特徵嗎?” 劉伯溫神秘一笑道:“所到之處言行不一必天現異象。” 朱樉腿一軟差點栽倒,扶著門框勉強站直身子,他想起了老天爺真正親兒子朱元璋,還有一個正在北漂的親孫子朱棣。 朱樉艱難的邁著腳走出了房,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劉伯溫略帶歉意在心中說道:還有一個在玄武門走蛟化龍的李世民。 四月的風暖暖的,坐在山頂上的朱樉心裡拔涼拔涼的。 一想到自己曾經差點給三道雷劈死,原來自己跟老天爺沒有血緣關係。 怪不得自己一直那麼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