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太宗文皇帝 (第1/1頁)
有怪莫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呂大人所言極是,老成謀國之言。” “臣等附議。” 諸位大臣都在稱讚呂本老成持國,可偏偏有人不幹了。 那人就是主宰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拍著手「啪啪」,打斷了殿內的嘈雜之聲。 朱元璋站在眾位大臣身前,面沉如水咬牙切齒說:“你們以為秦王只是救了幾個百姓?如果沒有朕的兒子替朕擋了這次生死劫難,咱一殯天這天下可就戰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這大明將變成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 朱元璋一點也沒誇大其詞,天下承平不久,藩王除了剛剛成年的晉王朱棡和十六歲的朱棣,其他王爺還在大本堂裡挨戒尺。 各地大將手握重兵,全靠他一人的威望在壓制這些驕兵悍將,他一死立馬天下四分五裂,變成「天子以兵強馬壯者居之」的亂世。 至於太子朱標,常遇春活著或許能壓制那些人,可太子手裡就剩下一個還沒獨自統兵的藍玉。 連朱樉加他的「萬里長城」徐達都不敢想象收拾的了殘局,更別提其他兒子。 朱元璋繼續說道:“朕決定了秦王的廟號和諡號就是太宗文皇帝,如果誰再有異議,咱就給他抬到祖。” 「祖有功,而宗有德。」,至於秦王兩樣都不沾邊,可胳膊拗不過大腿。 大明是朱元璋打下來的江山,他要是不高興,國號都能給你改咯。這就是開國皇帝的威勢。 “給朕擬旨昭告天下。” 中書舍人劉三吾一臉無奈的起草聖旨,朱元璋蓋上大印。 於是躺在棺槨裡的朱樉不知不覺就達成了成就,超過了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獻王成為第一個死後被追封的大明皇帝。 只是明睿宗靠得是兒子嘉靖,他靠得是老爹朱元璋。 將朱樉追封了以後,朱元璋向工部尚書問道:“咱的孝陵工程到哪一步了?”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您老不會是想連皇陵都讓了吧? 工部尚書薛祥顫顫巍巍說道:“回稟陛下,今年立春選址現在剛剛開挖地宮。” 地宮就是存放棺槨的墓室,朱元璋讓人抬來孝陵輿圖,叫來劉伯溫問道:“劉愛卿你看何地可為樉兒的陵寢?” 諸位大臣面面相覷,敢情您老是真的打算讓秦王葬進風水寶地的帝王穴啊? 劉伯溫仔細端詳了孝陵工程圖半天,伸手指著孝陵東垣以東大概六十米的地方。 劉伯溫有些心虛的說道:“陛下,此處可為太宗皇帝陵寢。” 朱元璋對著工部尚書薛祥吩咐道:“將此地選為東陵,調營建孝陵的工匠和民夫加緊施工。” “至少年底之前一定要完工,讓樉兒早日安寢。” 劉伯溫選的地方,讓薛祥很為難,他只好指著圖紙跟朱元璋解釋道:“陛下,東陵這裡臨近孫權墓,您曾經下令不得破壞。這個地方處於孫權墓和孝陵之間無法修建直道。” 陵寢前那條直道就是神道,神道上不僅要放石人和石像,最關鍵的是要修神道碑亭,用於存放描寫帝王功績的神道碑以供後世瞻仰。 朱元璋大手一揮說道:“樉兒的東陵與朕的孝陵相連共用一條神道。” 這句話一出,滿堂皆驚,眾位大臣面面相覷,心裡都在想:我大明在開創未有之先河——父親給兒子追封皇帝,又要開創父子兩代皇帝公用一條神道的先例。 呂本很想問一句:陛下你以前明明恨不得親手掐死秦王來著,這鳳陽一趟不過月餘,太子殿下怎麼好端端就失寵了? 沒一人敢上前觸怒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很有可能會反手讓他們親身體驗一回。 佈置好了朱樉的身後事,朱元璋擺擺手讓大臣們都退下。 等地藏殿裡只剩朱元璋和馬皇后時,朱元璋一屁股坐在了蒲團上。 像是被抽乾了渾身力氣,他的挺直的背脊瞬間變得有些佝僂。 朱元璋一邊燒著紙錢,一邊流淚說道:“你這從小不省心的逆子,你是昏了頭不知道跑嗎?” “是咱一個半截入土的老頭連累了你,不然你一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怎麼會這麼想不開去做傻事。” 馬皇后輕聲安慰道:“重八不要過於自責,剛剛徐府來人說妙雲也懷上了。該想想以後怎麼安置這兩個孫兒。” 朱元璋用袖子擦拭了下眼淚和鼻涕後說道:“妹子說的對,咱不光要讓樉兒風光大葬,還要照顧好他的妻兒。” 他思索片刻後認真說道:“咱準備讓狗娃和未出世的孩子出閣後都進文華殿讀書。” 進文華殿讀書是皇子才有特權,如果是以前馬皇后一定會出言反對,可一想到一天福都沒享過的二兒子一家。 她就心如刀絞一樣,點頭答應道:“如此便好。” 朱樉的棺槨要在寺裡停留七天七夜,地藏殿裡誦經超度之聲絡繹不絕,傷心欲絕的敏敏哭的暈厥過去好幾次。 入夜只有朱元璋孤身守在靈前,李景隆走進來對他說道:“舅老爺您守了三天三夜了,表叔也是我的親人就讓甥孫給表叔守靈吧。”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