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 (第2/4頁)
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經的顧青雲而言,這已經是一條捷徑了。
做不了主官又如何?顧青雲暗自思忖,給他做他還不敢做呢; 古代的官場那麼危險; 動不動就抄家砍頭,流放千里,他沒有那個能力從政,畢竟他前世只是一個剛剛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小科員,連裡面的道道都沒有摸清楚就到了這裡。
他現在就只希望自己能努力考上個秀才,最好是個舉人; 這樣在縣城做個小官也是有一點希望的; 做個技術型的官員貌似要好一點。
不過這些離他都太遠了,暫且不想; 現在最主要的是學好算學。
是的; 在進入學堂兩個月後; 顧青雲就開始學算數了。首先就是學乘法口訣,據何秀才說無論是誰都是先學這個的,這是入門級的。
顧青雲一聽,都愣住了,都六年了,大爺爺一次都沒教過他這個。
大爺爺到底有多恨算學啊?還是他覺得自己先不必學這個?
直到問了何謙竹後才明白; 一般的人一開始只會學些簡單的加減; 其他的是不會馬上學的; 因為啟蒙首先要讀聖賢書,確立自己的基本三觀後才能學其他的,算學就相當於選修課,由著老師和學生自己安排。
加上考秀才的前兩個考試:縣試和府試都不考算學,所以大家都是等要入場前一年才開始,那時學習就很有針對性了。
而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快兩千年了。
聽到這裡的時候,顧青雲的表情都快要裂掉了。
暈,他穿的到底是不是中國古代啊?難道古代就有乘法口訣了?虧他還以為自己會在這一科上很佔便宜,還美滋滋地想著是不是要把乘法口訣炮製出來,一鳴驚人?
沒想到,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過顧青雲學這個還是學得很快,因為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後世使用的順序相反。
對於顧青雲的學習速度,何秀才似乎一旦也不驚訝,其他同窗也是一副平常的樣子。等到了《九章算術》,顧青雲的頭就有點大了。
這本書他早已久仰大名,顧伯山就是因為算學極差,才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了最後就成了厭惡算學,因此他也沒想過教他,他還從來沒有讀過此書。
現在看一下“盈不足”一章中裡面的題目:今有垣厚五尺,兩鼠對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注'
顧青雲聽完何秀才的講解後,才知道答題格式該如何寫,畢竟現在沒有阿拉伯數字,要用古代數學的格式來做。
題意是:有垛厚五尺的牆壁,大小兩隻老鼠同時從牆的兩面,沿一直線相對打洞。大鼠第一天打進1尺,以後每天的進度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進1尺,以後每天的進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們幾天可以相遇?相遇時各打進了多少?
這是一道他很熟悉的題目,也是裡面很淺顯的,顧青雲學得不吃力。可是有一些題目就需要他動一點腦子了。
《九章算術》全書共收集了246道數學題,分成九大類,即九章,何秀才就單單在裡面講了幾道有代表性的題目後就結束了,剩下的讓他自己研究。
自己研究?顧青雲苦著臉。虧他還以為自己掌握算學要花的時間肯定很少,所以一點也不急,沒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快。
於是在自己琢磨了一陣,又詢問了下趙文軒等同窗幾個問題後,顧青雲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書差不多吃透了。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只要他把題目解讀成現代的式樣,他就會做了,畢竟是經歷過高考獨木橋的人,做一些以算數、代數為主的數學題還是比較簡單的。現在的重點就是要把古代的這些數學用語換成自己能理解的,用現在的格式做出來,這才是算學的難點。
學完《九章算術》後,何秀才驚訝於他的學習速度,就建議顧青雲自學《九章算術注》和《綴術》,這樣也能差不多夠院試用了。
像何謙竹他們就只學了《九章算術》,其他兩本都只是略略看了下。現在,偶爾他們還要反過頭來詢問顧青雲數學題了。
透過這次交流,他發現趙文軒是幾人中學習最好的,他的記憶力也極好,前幾天顧青雲無意中和他說過的話他都會記得,還順便把當時的情境一一說出來,免得顧青雲不認賬。
此刻他就深刻領教到了他記憶力到底有多好。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