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2/4頁)
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他想。
只能指望大爺爺顧伯山。
於是,從這天開始,隨著溫度的上升,家裡人對他的看管也放鬆了,顧青雲去找堂哥們玩耍的機會也就多了,出入大爺爺家的機會也大增。
畢竟是一家子兄弟,對內雖然老陳氏對丈夫的大哥有些怨言,但對外他們的態度絕對是一致的,也因為顧伯山是一村之長,整個顧氏家族,包括一起逃荒遷移過來的另外血緣關係稍遠的三房人,大家都對他唯首是瞻。
而顧青雲到他們家也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雖然年紀小,可沒有到處瘋跑亂翻別人的東西,身上的衣裳都是乾乾淨淨的,白白嫩嫩的臉蛋上沒有一般小孩兒鼻涕直流的埋汰樣。
184.失落
v章購買比例超過50%的讀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則要等12小時。 於是; 顧青雲就享受到了幾乎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
每天辰時(大概七點鐘)起床,學習到午時(十二點左右),下午就自由活動了; 因為顧伯山還有村務要處理,或者還要出外走訪一下朋友; 不可能把時間都花在他身上。
此外,還有顧青明也要教呢。
剩下的時間就靠顧青雲自己把握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沒有像顧青明一樣有空就出去玩。他事先做一個長期的計劃表,再做一個短期的計劃表,比如前一天都會做出一個計劃表,第二天就根據安排表來學習,這樣就顯得有條不紊; 可以時刻督促自己努力。
他現在年紀還小,手骨還未長成,就暫時不練字; 都是以背書為主。
在問過顧伯山後; 他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舉,其實要背誦很多本書的。
如果是那些以讀書傳家的世家大族,讀書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 有一套程式在裡面。
四歲或五歲開始發矇認字; 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蒙學書籍。
認了字後; 開始讀《孝經》、《大學》、《中庸》,每天都是先複習舊的知識,能背誦串講才算是過關,舊書溫完,才開始學新書。
學完這三本後,開始學《論語》和《孟子》,這是內容不斷加深。
他們一般七八歲就要學完《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書。
先讀孝、學、庸,後讀論、孟,這個先後順序一般不能顛倒。
接著是五經關,分別為《詩經》、《尚書》、《周易》、《禮記》、《左傳》,這是更深更難的內容,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以上就是常人所說的四書五經。
等把這些都讀得差不多,人差不多就十五六歲,可以下場去試試考秀才。
當顧伯山和他說起這些的時候,顧青雲目瞪口呆。
知道古代讀書難是一回事,真正身處其中了才明白其中的艱難。
“所以說想考上一個秀才,起碼要把這十三本書背完。”顧伯山對著孫子和侄孫,嘆了口氣,道,“你們倆是幸運的,想當初爺爺讀書的時候,為了湊齊這些書就花了很多精力,家裡的銀錢都用來買書了,甚至要賣地賣田才湊夠。”
顧青雲心裡暗自點頭,這些書加起來起碼要三四十兩了吧?甚至更高?他暫時不能估算出來。如果自家沒書的話就要向別人借來抄,甚至是在書店花費很大精力抄回來,這很花時間的。
“書可傳家,當初逃荒的時候,大家都勸我多帶其他東西,不要帶這些書,我不聽,自己一個人揹著。後來,大家又勸我把這些書換成糧食,我認為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硬是不換。一直到現在,書還好好的,以後就是我們顧家的傳家之寶了。”
顧伯山的神情帶著追憶,又帶著驕傲和自豪。
顧青雲和顧青明看著這些書的眼神頓時不同了。
“那爺爺,那我們能在十六歲之前把這些書都背誦串講嗎?”顧青明想了想,問道。
顧伯山捋了捋鬍鬚,微笑道:“如果努力的話,還是可以的。不過本朝還加了一本算學《九章》,考秀才算術是要考的,比重頗大。要全部學完,你們以後就不能浪費時間。”
說完他還意有所指地看向顧青明。
顧青明的臉蛋微紅,知道自己比較貪玩,現在被爺爺又告誡了。
“大爺爺,您怎麼知道這些讀書人家的事呢?”顧青雲反而對這個有興趣。
“這都是爺爺趕考的時候,和別人有了來往才知道的,讀書不能自己一個人傻讀,還得經常和別人交流,這樣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