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1/4頁)
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鬱悶,這種題目不算奇,他們這些人隨便可以說出一堆治國之策來,可要寫出水平,不能誇誇其談就比較難了,沒有點新意或乾貨怎麼能脫穎而出?試題的範圍這麼寬泛,怎麼才能有所側重?他看過以前的殿試題目,那些題目都只是說某一方面的或對某一件事發表看法的。
顧青雲開始磨墨,心中暗自打腹稿。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都可以寫,可這些他知道的,朝中大臣和皇帝肯定也知道,他能厲害過他們嗎?不可能!沒有新意怎麼行?靠文采取勝?很難。
抬頭不經意看了前面的人一眼,大家都沒有開始動筆。
93|策論
夏朝現在才建國不到三十年,國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好轉,人心思定,根據他看過的史書,相信只要後面的皇帝不亂搞,到建國五十年後應該會有個盛世的,國力達到頂峰。
難不成現在皇帝就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皇帝看起來很心急啊。
顧青雲腦海裡閃過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改革辦法,可現在夏朝還沒有到需要改革的那一步,他也沒有勇氣和智慧去進行改革,所以這些有“新意”的內容都不能寫。
提高商人地位和工匠地位?商人地位現在已經算高了,而且在古代經濟不發達重農抑商是正確的。至於提高工匠地位這個的確可以有。
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土地上,勸農桑興教育,只有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比如紡織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效率會提高,為了利潤,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多,農民就會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才叫“解放生產力”。紡織又需要很多女工,到時女性會出來做工,有了家庭收入,在家中的地位也會跟著提高。
到時你就想把她們關在家裡不出來,資本也不會答應……
一炷香的功夫,顧青雲把墨磨好後,心裡就閃過各種各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唯一比別人好的地方在於,他曾經在一個資訊異常發達的地方生活過的,容易知道一些高屋建瓴的知識,只是要把它們改成這個時代的人容易接受的內容,需要他慢慢琢磨。
不知為何,顧青雲很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出格,即使這個朝代不因言獲罪,不會大搞文字獄,他仍舊會害怕。
他們的位置是按照會試的成績坐的,一排十個人,顧青雲的位置在最後一排,前面都是考生,他們之中已經有人開始動筆了。
他沒往左右看去,雖說這個距離他看不見別人的卷子,可他怕被那些虎視眈眈的軍士說他作弊。
不看別人,他開始在草稿紙上把自己的想法列出來。想來想去,顧青雲先述說歷朝歷代為何都是開國時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到了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就會滅亡,皇朝不斷輪迴的原因。
皇帝昏庸,權臣奪位、黨爭、禍起蕭牆、內耗、土地兼併等等都是朝代滅亡的原因,但終歸到底還是農民的問題。
從古到今,這個國家都是一個農耕民族,國家的強盛取決於中央集權程度,取決於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程度,只要能直接控制儘可能多的農民,這個國家就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而對於農民來說,只要能養活自己,能溫飽,就能繼續活下去,農民失去土地,很有可能會變成流賊,或成為當地豪紳的隱戶,國家就直接失去對農民的控制,失去土地的農民一多,國家就會亂起來。
所以控制農民關鍵在於培養儘可能多的官吏,直接下到鄉間,總體來說就是興教育勸農桑。這些內容顧青雲沒有寫太多,儘量用最精簡的片語寫出來。
接下來顧青雲就開始寫人口是不斷增多的,可是國家的土地是恆定的,為了讓增加的人口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國家就應該去尋找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在陸地,他們的範圍已經夠大了,北方的遊牧民族現在被他們打怕,可以更進一步去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把內陸的失地農民用優惠的政策吸引到北方的草原,養牛羊馬也是一條出路。
顧青雲接著就提出自己的海上發展戰略,認為帝國應該從海上發展,外面還有更廣闊的田地,足以找到可以耕種的土地,此外,海上還有豐富的魚肉資源。
其實還有什麼石油資源,可惜這些不能寫出來,只能寫魚肉了。
他提起前朝時期,當時的統治者派太監下西洋的事件,當時因為前朝面臨極為嚴峻的邊防壓力,重點都在邊防上,國家重農輕商,將所有的物資徵集起來,囤積在倉庫,剩餘產品很少能作為商品流通,所以下西洋缺少必要的商品支撐,加上前朝的手工業、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