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4/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前來到英國追隨盧瑟福學習,當時盧瑟福剛剛提出電子圍繞原子核飛行的動態太陽系原子模型。玻爾第一個偉大成就在於把盧瑟福的原子與其他物理新發現聯絡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元素會令人不可思議地釋放或吸收特定的、不連續的能量——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思·普朗克在1901年把這些能量束命名為量子。
普朗克的理論聳人聽聞地提出,能量與光和熱一樣,不像牛頓所認為的那樣是連續光滑的,而是以一種不連續的能量單位形式存在的。普朗克的理論可以解釋諸如黑體輻射等奇特現象,但與許多傳統物理概念大相徑庭。儘管越來越多的事實支援量子論——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結果是由一個名叫愛因斯坦①青年理論家提出的——但是物理學界對量子論並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許多人認為它只不過是為了方便而杜撰出來的概念。
①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美籍德國理論物理學家,創立狹義相對論(1905)和廣義相對論(1907—1916),提出光子概念(1905),創立光電效應定律,曾參加反戰、反法西斯鬥爭,反對使用核武器,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玻爾卻胸有成竹,他認為量子不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在認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