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責任感和自信心,對確立遠大志向和世界觀的形成都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對社會名流的仰慕,也調動了學生對政治教育學習的興趣,名流的學識、氣質、品格等,對軍校學生以後成才率之高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僅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55年授銜中,10位元帥中,陳毅、徐向前、林彪、聶榮臻、葉劍英5人都在黃埔軍校學習或工作,大將陳賡、羅瑞卿、許光達等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上將周士第、陳明仁、宋時輪、陳伯鈞、陳奇涵、郭天民等都在黃埔軍校學習或工作。另有新中國建立之前已犧牲的眾多中共軍隊中的著名領導人也出自黃埔軍校,如蔡升熙、段德昌、劉志丹、左權等。更有一大批黃埔軍校教職員工、學生在新中國建立後擔任黨政軍的重要領導職務。在國民黨軍隊政府中,高層將領黃埔生更是比比皆是,形成了一個所謂“黃埔系”。北伐戰爭中的“鐵軍”,則是無數中共黨員用熱血換來的榮譽,被喻之為的“黃埔精英”,則更是軍校政治教育的生動反映,是革命精神之體現。
4.軍校中一流的政治教育水平。
政治教育專職教員多是當時的政治理論權威或長於某一學問的專家,軍校不拘一格選擇人才,充分利用了他們各自的長處。如惲代英講授《社會科學概論》,蕭楚女講授《帝國主義》,陳啟修主講《經濟學》,於樹德講“合作化問題”,李合林是留法生,講授《法國大革命史》,廖昇平講授《社會發展史》用的是蔡和森在上海大學教課時編譯的講義,等等。這些教官的教學水平也相當高,當年黃埔生在幾十年後回憶都說,惲代英、蕭楚女是學生們最受歡迎的政治教官,認為惲代英在黃埔學生中的威信,與周恩來可以媲美,大家親熱的稱他惲老師。蕭楚女在學生中被認為是青年運動之師。高語罕教官在學生心目中也是深受敬重的。政治教官的共同特點是:極大的革命熱忱,較高的理論修養,平易近人,循循善誘。所以,學生們都把政治教官視為軍校的革命靈魂。
此外,軍校課程設定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主旨,多安排各種社會
1938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4期舉行開學典禮。
前排左二起:許光達、毛澤東、王稼祥、羅瑞卿。
實習課,是軍校學生快速成才的捷徑。相容幷包的政治教育方針,更使軍校充滿活力。各種實踐則是養成學生善於思考、判別能力以及競爭意識的預習陣地。諸要素綜合在一起,共同鑄造了黃埔軍校學生特別出眾的軍政素質。
黃埔軍校半年制的軍事訓練,較之一切舊軍事學校有著很大的不同點和優點。當時的保定軍校、北京陸軍大學以及各省的講武堂,學制一般為2至3年。進保定軍校的學生,通常又需先經過3年陸小、2年陸中(又叫陸軍預備學校)的學習,方可報考保定軍校。由於學制較長,所學科目亦較繁多或重複,但卻不大注意結合實踐進行野外演練。諸如戰術、戰史、率兵術、兵器、地形、築城、構制掩體以及典範令等,都進行系統講授,另外還設有外文課、衛生課、馬術課等,但惟獨沒有政治課,並且還規定學生不準議論時政,不準傳閱閒雜書報。黃埔軍校前4期,學制多則1年,少則半年,政治課程卻多達數十門,並允許學生購閱進步書報雜誌。教官還組織學生自由討論,議論時事政治,啟發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經驗證明,有無政治教育,能否以政帶軍,進行軍政全面訓練,這是黃埔軍校區別於一切舊軍事學校的顯著標志,也是黃埔軍校卓有成效的培養軍政人才的重要途徑。
黃埔軍校創校建軍,為中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開了先河。黃埔軍校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建立革命軍隊為宗旨,在學制由原定3年縮短為6個月,在軍事教學任務重的情況下,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的教學方針,開設了內容豐富的政治課,對學生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的教育,一方面也灌輸馬克思、列寧的共產主義思想,逐漸形成了一套中國大革命時期軍隊政治工作方法,建立了嶄新的中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體系。
第五章 軍事教育的特點
1924年的廣東革命政府,受到四面敵人的包圍。盤踞在廣東境內的新軍閥,在北方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策動和在香港的英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援下,朝夕陰謀推翻廣東革命政府。這時,敵強我弱,軍情緊迫,政局很不穩定。由於當時敵我力量懸殊,在這種險惡的形勢下,黃埔軍校的學生,不可能安靜地接受通常3年制的軍事訓練。軍校用人急切,為了快出人才,不得不打破常規,改變學制,將原定3年為1期的招生訓練計劃,縮短為半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