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2~15米。西樓為教室,東樓為辦公室,南北樓為學生宿舍。四樓對稱相接,渾然一體,四角有拱形門洞可出入。20世紀50年代初,駐人民解放軍昆明步兵學校。90年代時主體建築整修一新,被列為全國第3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6分校(南寧分校):該分校是一所政治學校。最初駐南寧,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1分校。1926年5月16日,在南寧東部原陸軍講武堂舊址成立,負責人俞作柏、蕭越、黃傑、甘麗初等。第1期學生受訓18個月,分步、工、炮兵3個科目。1927年底第2期開學時,呂竟存接任校長。1928年6月1日,軍校改為國民革命軍陸軍軍官學校廣西分校,後又稱廣西各部隊幹部訓練所。1929年秋,改為陸軍軍官學校,遷桂林。1930年4月7日,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1分校。1931年3月,軍校校址遷往柳州,改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學校第1分校。後校址遷回南寧,恢復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1分校原名,通常稱為南寧分校。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軍事政治統一於中央,遂改名為陸軍軍官學校第6分校,主任馮璜。1938年春,校址由南寧遷往桂林市郊外的李家村。這裡依山靠河,有許多天然防空洞,名將蔡鍔曾在這裡建立學兵營。3月,本分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6分校。設主任、副主任各1人,俞星槎任主任。1940年10月奉命實施丙種編制。
南寧分校門口1944年9月,桂柳會戰爆發,11月軍校被迫撤到宜山縣懷遠鎮,後又遷往百色地區凌雲縣城。11月8日,本分校奉命改行新制,規定本分校收訓學生總量為12個隊,分步兵科6個隊、炮兵科2個隊、工兵科1個隊、輜重兵科1個隊、通訊兵科2個隊。抗日戰爭勝利後,本分校奉命裁撤,未完成學業的學生於1945年11月併入成都本校,本分校至此結束。
本分校歷屆各期畢業學生、學員:南寧分校第14期之前計畢業學生1335人;第14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1618人;第15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1357人;第16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1418人;第17期學生1個總隊,畢業學生772人;第18期學生2個總隊,畢業學生1871人。第14期後計有畢業學生7036人。各種班隊畢業學員7081人。共畢業學生、學員15452人。
第7分校(西安分校):1937年下半年,胡宗南部第17集團軍參加淞滬抗戰後,奉命轉進安徽、河南,後開赴到陝西省鳳翔一帶整訓。該集團軍在行軍沿途招收男女知識青年,申請入伍參加抗戰者有200餘人,編為抗日青年學生隊,隨軍訓練。另外還有以女大專學生李芳蘭為首的30多人,立志從軍抗日報國,編為隨軍服務團,參加軍隊的宣傳和後勤工作。因此,該集團軍為爭取將戰區敵後青年儲備為抗日軍事幹部,在1937年12月底,呈准在西北地區籌備創辦黃埔軍校第7分校,校部駐甘肅天水。
1938年1月中旬,該分校將本集團軍隨軍青年和天水訓練班駐湘訓練的第6期學生800餘人,合編為第15期第2總隊,另外附編一個女生隊,在受訓10個月後轉入戰幹第4團。4月中旬,該分校奉命接收王曲特別訓練班學生1800多人,還有駐終南山麓的江蘇抗日青年團600餘人,這時派往甘肅、寧夏、青海和山東、河南等地區所招收的1000餘名學生,也先後到達。合併選編為第15期第3、第4、第5總隊。這時的本分校已經增加到4個總隊,分駐王曲、鳳翔、天水、蘭州等處。是年5月底,分校校部遷設西安之王曲,借用和修繕祠堂廟宇,作為校部辦公的場所,修補挖掘窯洞作為學生的宿舍,平整河灘作為操場。
該分校組織設主任、副主任各1人,首任主任是胡宗南。訓練單位有
遍地開花結果的12所分校(7)
西安分校常寧宮舊址
學生總隊、戰時補充軍官訓練總隊、軍官教育隊、軍需訓練班、軍官研究班、練習團、教導團等。1940年10月奉命實施甲種編制,1944年11月8日又奉命實行新制。新制規定:(1)收訓步科學生20箇中隊,炮兵科、通訊科學生各4箇中隊,工兵科、輜重科學生各3箇中隊,騎兵科學生2箇中隊。(2)將原有的練習團改製為特務團。(3)裁撤邊區語文班。(4)原有附屬於軍醫處的醫院,改稱為軍醫院。(5)各科學生大隊,一律改為直隸校部,分別受兵科之指導。(6)各中隊學生人數一律確定為1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