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1996年河北抗洪搶險過程中,他們曾創下制服164米決口的紀錄,獲得抗洪搶險一等功連、一等功營等榮譽,多次轉戰大江南北,幫助抗洪搶險。他們在副軍長俞森海的指揮下,提出在決口內側建立圍堰、抵禦洪水。他們未到現場後迅速運用這支部隊兩年前自己發明的“鋼木上石組合壩封堵技術”,制定了有效的堵口方案。7月底,在湖南安鄉縣的一個大垸出現100多米決口時,這支部隊曾用這項技術與當地軍民奮戰4晝夜,決口南北兩端共推進42米,有效地減少了洪水入境的流量,為安鄉縣大堤的加固爭取了時間。這次他們在九江搶險現場,在決口的一側堤壩上楔人鋼管,紮成方形的鋼架,以此為依託,鋼管向決口的另一側全方位地延伸,在洪水中搭鐵架,豎木樁,再築堤壩。到8月10日下午3點,他們架起了一座特殊的“鋼架橋”。與此同時,南京軍區某集團軍“紅軍團”近2000名官兵奉命馳援九江,於8月8 日下午3點趕到決口現場,立即投入戰鬥。他們的口號是“血肉之軀築長城,報答老區養育恩”。
決口合龍的最後一步是拋石。就是要在這座“鋼架橋”中投石。8月 12日下午4點25分,江西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九江長江大堤搶險指揮部總指揮黃智權一聲令下:“堵口合龍現在開始!”在場的數千名官兵群情激昂,迅速投入合龍戰鬥。在這裡搶險的南京軍區某集團軍、北京軍區某集團軍、武警8711部隊、武警江西總隊,你追我趕,扛草袋、搬石塊,對最後5米寬的龍口,進行了2小時的輪番封堵。到下午6點30分,經過 5000多名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五天五夜的殊死搏鬥,九江長江大堤決口勝利合龍,滾滾洪水被制服了。肆虐不馴的洪水終於在英勇的抗洪軍民面前低下了頭。
合龍之後,北京軍區某部抗洪官兵繼續作戰,又用20小時補好所有小的滲漏。另外,在決堤後不到二小時,3萬餘名解放軍與當地群眾在城西龍開河河床展開另一場戰鬥。他們在這裡築起九江市的第二道防線,經過28 小時的奮戰,在龍開河上崛起了一道長1000米、高一米、頂寬4米的大堤,抗洪軍民完成搬運土石方達3萬餘方。
鄱陽湖的水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古稱彭蠡、彭澤、彭湖,後因湖中有鄱陽山而改作現名。該湖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淡水湖,納贛江、撫河、信河、修河、饒河等五大支流,以及博陽河、西來河水,調蓄後經湖口匯人長江,流域面積16。22萬平方公里,涉及九江、上饒、南昌等地區11個縣(市),約佔長江流域面積的9%。湖區人民築堤圍墾,修建灌溉和排水設施。這種圍墾區,江西叫“圩”,也就是兩湖地區所說的“垸”。與洞庭湖不同,鄱陽湖只有一條狹窄的水道通江,除湖水來量轉枯而長江洪水特大江水倒灌人湖外,一般情況下都是湖水外洩。
但是,自6月入汛以後,受長江九江段持續50多天的超歷史高水位影響,鄱陽湖面臨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江
九江市防洪牆堵口圍堰合龍處示意圖水倒灌入湖現象嚴重。江水對湖水產生了巨大的頂託作用,引發了洪災。鄱陽湖1000多公里的大小圩堤險象環生,僅湖口、都昌兩地受災人口就達到47。59萬人,許多地區成為一片汪洋。如湖口位於長江與鄱陽湖的交匯處,三面環水,背靠石鐘山,一旦發生水災,這裡首當其衝,鄱陽湖水位的細微變化都會對湖口造成明顯的影響。1998年這個夏天,當地居民說,這是解放以來當地最大的一次水災。
保衛大京九
8月1日早晨,江西九江的水位再次回到歷史最高值23。01米。受江水頂託,鄱陽湖水位難以下洩,濱湖數千里長堤四處告急。
與此同時,廬山上衝下的洪水又使市區西側的八里湖水位繼續上漲, 50萬九江人民的生命受到了威脅。洪水滔滔,處於南昌與九江之間的永修縣已有幾座小圩被沖垮,直逼關鍵的郭東圩,距京九線最近處只有十多米。
穿過永修縣境內的京九鐵路有10餘公里,永北圩與郭東圩將鐵路圍住,一起把修河水擋在堤外,兩條圩堤內鐵路長度10公里。修水與潦河的洪水自西洶湧而來,威脅著永修縣城和京九線。永修縣上萬名幹部群眾日夜守護在這裡。永修縣的堤防是按50年一遇的標準修建,現在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堤防頻頻出險。郭東圩堤上出現一道裂縫,最寬處達0。33 米。搶險突擊隊聞訊趕來,全力堵裂,至8月1日夜10點,投石150餘方,控制了這道裂縫,保住了京九鐵路和永修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