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副省長的歐廣源,五天五夜一刻也沒離開最危險的水閘決口處,始終與數千災民風雨同舟,全過程指揮戰鬥。事發當晚20時許,他火速趕到現場。五晝夜100 多個小時,他始終把守在“虎口”,累了坐在沙包上打個噸兒,餓了咽口乾糧,到了圍堰合龍決戰的那天,他一整天沒有“吃東西。是的,數萬軍民五晝夜的辛勞就要在關鍵時刻經受考驗了,此刻,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抗洪搶險時的水利專家又往往頂在最前沿。事發後20分鐘,佛山水文分局的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在水閘決口處,載滿沙包的船沉下去,幾秒鐘內就像滾湯圓似地滾走,但水文人卻要在如此危險的環境下搶測水文資料。水深、流速、流量等有關資料猶如虎口拔牙般測出來,保障了搶險全過程的決策依據。當省領導決定構築二道防線、擋住決口湧出的洪水時、從事水利工作48年、如今73歲的省水利廳顧問湯德俊,最先到達目的地。有記者在二線見到由於過度疲勞而眼圈發黑的他時,他只有一句話:數十年來習慣了,這是水利人的本色。這不僅僅是水利人的本色,更是共產黨員的風範。
抗洪前線的監察官
江西都昌縣磯山下壩,一直活躍著一個雄健的身影——都昌縣監察局長羅杏全。
7月26日,磯山下壩水位已達21。90米,超警戒線2。90米,內外落差 8米多。上午10時15分,正在巡壩的羅杏全聽見一聲高喊“危險”,轉身一看南面內側有一處塌方,他快速趕到現場,只見近10米寬的壩頂,僅殘留1。5米,形成了一個長60米、寬8米、深7米的大陷坑,外湖水滲過單薄的壩體,夾著泥沙嘩嘩地流,決口隨時可能發生。羅杏全帶領紀委監察局幹部冒著壩毀人亡的危險,投入搶險戰鬥,有的抱起上百斤重的大石塊投入水中,有的跳人齊腰深的外壩水中,將一塊塊石頭壘起來,壩上縣直機關幹部及鄉幹部來了,民工們也來了。經過一晝夜奮戰,在外湖築起一條幫壩,才使險段轉危為安。7月27日,磯山下壩總指揮因勞累過度病倒了,羅杏全又臨時擔任起下壩總指揮。28日,在他指揮下,又成功地搶住了另一處更大面積的塌方。
7月30日,外湖水位漲至22。35米,超警戒線3。35米,壩內側泡泉不斷,形勢異常嚴峻,縣委書記、縣長坐鎮指揮,30個縣直機關趕來增援,縣、鄉、村幹部達500餘人,加上群眾2500人。除了負責搶險、巡壩外,指揮部又交給羅杏全一項任務:負責督察縣、鄉、村幹部及勞力到崗情況,磯山下壩長2350米,羅杏全一天在壩上16個小時,來回奔波,腳趾頭爛了,大腿上起了血泡;深夜,他還要帶領紀委、監察局幹部查崗。
由於監督及時到位,磯山下壩的抗洪大軍紀律嚴明,組織有序,大大增強了責任感和戰鬥力。
紅色先鋒
紅飄帶,洞庭湖上一道絢麗的風景。
7月下旬以來,株洲預備役師先後快速收攏集結1000多人員,兵分三路,固守益陽市南縣育樂垸茅草街鎮、岳陽市華容縣洪山頭鎮長江大堤。全師288名黨員表示,一定要在這場抗洪鬥爭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為顯示其黨員身份,他們特地在右臂紮上一條紅飄帶。
7月27日早上,由南縣與安鄉縣6個鄉鎮構成的南漢垸西洲大堤西伏段60多米塌方滑坡。堤身出現10餘處裂縫,內坡堤腳10米處兩個沙眼轉化成管湧,濁水噴出2米多高,嚴重危及32萬畝農田和15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險情就是命令。預備役師舟橋連的官兵與友鄰部隊火速趕到大堤。專職副師長吳凱建一聲召喚,在場的22名黨員齊刷刷地站了出來,22條紅飄帶十分奪目,在他們的帶動下,另外20多名非黨員預備役軍人,也毫不猶豫地步人搶險大軍。管湧向堤身靠近,直徑逐漸擴大到2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坍塌潰垸!在這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刻,隨後趕到的10多名臂扎紅飄帶的共產黨員站了出來,專門遞送其他勞力背來的卵石壓管湧,背土壘袋加高堤身。經過10多個小時奮戰,險情終於被制服。
8月的湘北夜晚,異常悶熱,白天搶了一天險的人們都十分累了,許多人一倒頭就進入夢鄉,而在大堤上,一支支手電射向大堤的每一個角落,那是負責巡檢查險的人在工作,他們的臂上都繫著一條紅飄帶。
在288條紅飄帶的模範帶動下,這個師1000餘名官兵,兵分三路,五戰洞庭,出動衝鋒舟100多艘次,搶運防汛物資數十噸,修築子堤1000多米,圓滿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