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趁著歐洲國家大打出手,美國使勁倒賣軍火,只要黃金不要紙,大發了一筆戰爭財,其黃金儲備增加了一倍,經濟總量更是超過了英、德、法三國的總和。
根據美國《金本位法》的規定,美元始終保持著和黃金的可兌換能力,在與英鎊、法郎和德國馬克的較量中,美元逐漸成了公認的世界強勢貨幣。
換句話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幫助美元由一國貨幣變成了重要的國際貨幣。
可見,不僅僅是人中500萬元的彩票要等待機會來臨,鈔票也一樣。
1929年,爆發了眾所周知的美國大蕭條,進而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大蕭條。儘管如此,美元與黃金:1的兌換價值一直持續到1933年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當選美國總統之時,並無太大改變。
1933年4月5日,羅斯福釋出一道行政命令,要求所有人向銀行交出金幣、黃金券和金條,以每盎司黃金美元的價格兌換紙幣或銀行存款;銀行向美聯儲上繳黃金,而任何私藏黃金者,將被重判10年監禁的重罪和25萬美元罰款。
從此,美國不允許私人擁有黃金,更不必說拿著美元去找政府兌換黃金了!
1934年的1月,美國透過了《黃金儲備法案》,將金價重新確定為35美元/盎司,但美國人民無權兌換黃金,這個禁令直到40年之後的1974年才被解除。
人民剛剛上繳黃金不到一年,他們拿到的美元紙幣就貶值了70%!
不讓人民兌換黃金的規定頗為荒謬,告訴你我這張紙相當於克黃金,但是你不能向我兌換。
類比的道理差不多就是,我告訴你我欠你100元錢,但我就是不還你!
對此,羅斯福的前任胡佛(Herbert C Hoover)總統有著更為清醒的評價,他引用了一句古老的格言說:“我們之所以擁有黃金,是因為我們不能相信政府”,因為政府可以“透過操縱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來擄掠人民的儲蓄”。
3。7華麗轉身(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又大發了一把戰爭財,到戰爭結束之際,美國已擁有了世界黃金儲備的75%的份額。
全世界的黃金有75%都藏在美聯儲的倉庫裡,天下之大,誰與爭鋒?
1944年7月,在二戰進入尾聲之際,44個國家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一個叫做佈雷頓森林的小鎮上——儘管這個小鎮風景優美,但他們卻不是為了看風景而來的,而是有著重要的使命和任務。
這個使命和任務就是,商討戰後的世界經濟和貿易格局。
說是商討,因為美國當時巨大的國力和財力,實際上大家只不過是來“學習學習”而已,學習的內容呢,就是美國財政部長助理懷特(White)通告的美國對於世界戰後貨幣金融體系的安排,然後由英國給提一些修補性的意見。
佈雷頓森林會議最終透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即後來的關貿總協定)。
一年半之後的1945年12月27日,參加佈雷頓森林會議的22國代表在《佈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被稱為“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戰後國際貨幣體系就此正式成立。
佈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1個美元的含金量為美國《黃金儲備法案》中規定的克黃金,其他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以隨時按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向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
硬通到如此地步,難怪人家美元由此獲得了“美金”這一光榮稱號。
記住,只有外國政府或者中央銀行才能找到美國來把美元兌換成黃金,個人是不允許的——這個規定不僅僅擋住了普通人,更是把所有人民都擋在了外面。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這樣認為,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只要你持有1個美元紙幣,它的價值就是1/35盎司黃金。
當時,其他所有西方國家的紙幣,如馬克、日元、法郎、英鎊等,全部都與美元保持基本固定的兌換比率,也都代表著各自不同的含金量。
比方說1個馬克,代表著克黃金;1個日元,代表著毫克黃金……
原蘇聯的1個盧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