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頁)
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陸遜點頭:“這是自然。下坯之事,就拜託你了。”
丁奉與陸遜相對拱手,告辭離去。
孫慮升殿之後,就季漢之事,與司馬懿、徐盛諸大臣進行計議。
司馬懿看看左右大臣,那些大臣無論文武,對他都極少有服伏之意。甚至一些人目光中還隱有敵意。司馬懿心底裡暗自發笑。對他來說,東吳舉國與他為敵也並不可怕,因為他是與孫慮坐一條船上。不過,他也並不想長久的處於這種情勢下。眼下他正紅的發紫,還是低調一些為好。
他想罷,卻首先站出來,發言道:“陛下,眼下季漢來攻,形勢不利於東吳,不如提早南下,以免受到攻擊。”接著他指出,東吳雖初據北方數州,但是根基未穩,陛下又初登大寶,在東吳中威望不足,而季漢之主劉禪親自統兵前來。假說為孫登洗冤,卻欲將加害先帝之罪加在陛下身上,此是恃強而凌弱。眼下情況,不如暫時收兵南下,先回建鄴,穩定朝局,再圖大事。至於江北,可著一個熟知江北情勢的大臣統領。則進可攻,退可守,不至遭敗慘敗。
此語一出,大出徐盛諸臣意料之外,本來朝中大臣,以司馬懿歸附未久,頗有懷疑之意,但司馬懿初入東吳。數月間交出宛城,使東吳得到整個荊州,接著突襲汝南,幫東吳奪下豫州,北下青州,攻臨淄時幾乎將自己地人馬全部拼盡,大部分人武將對他地忠心已不再懷疑。
不過當孫權死後,司馬懿幫著孫慮控制局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宣佈太子孫登為國之逆臣,害父之賊,又登上太傅的寶座,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在其中是不是起到了什麼不可對人言的作用。比如徐盛就總覺得孫權去世那夜,自己被派出城去追擊太子孫登,其後下坯發生的好多事都有些蹊蹺。但是作為一個武將,他很明白絕不可以涉入宮庭隱密過多。他所忠的是大吳,何況孫慮也一直是他所推崇的大吳繼承人選,就算是得位有些不明不白,他也還是沒敢多想。但是,出於本能,他一直對這個爬到自己頭上去地司馬懿有著深深的戒心。本來他以為,眼下漢軍逼上來,司馬懿肯定要求堅守,因為司馬懿的勢力都在江北,若到江南,他又成孤家寡人。
可是他沒有想到,司馬懿居然如朝中闞澤那些文臣一樣,提出了退守。不過,略一思索,他隨之明白,若是退守,那司馬懿所言“熟知不江北情勢”的大臣自然非司馬懿莫屬,他這分明是想當“江北王”了,自己怎能同意?其餘武將更都是不想後退。為了激勵他們,孫權經常把還沒得下的土地封給手下,這些武將們眼下節節勝利,怎能後退?一時間,武將們一片反對之聲。
而文臣們本來是想擁護司馬懿退兵地決定的,但是一見是司馬懿率先提出的,卻不由遲疑。若是司馬懿提出進攻來,他們肯定要反對,而且反對的理直氣壯。可是司馬懿提出後退,他們卻恥於附和。
這樣一遲疑,孫慮開口了。孫慮一開口就把司馬懿批了個狗血噴頭,他說東吳主力皆在江北,眼下又大獲全勝之時,若非突然發起的疫情,東吳早取了青兗二州,兵臨雒陽,又豈會為季漢所逼迫?此時自己若南下,豈不是將江北三州都交到季漢手中?整個東吳又有幾州?而且,劉禪說什麼洗冤而來,若自己直接逃走,那豈不是說自己怕了他,是心虛不成?孫慮罵到後來,聲音越來越高,什麼朕登基以來,一心要統一天下,興盛大吳,眼下情勢,比這當年曹操數十萬大軍陣兵赤壁如何?你想要朕當亡國之王不成?朕意已決,必要與季漢決戰,誰也多言,有如此案。
說到後來,孫慮抽出劍來,一劍將桌案斬斷,頭也不回的去了。
群臣從沒見過孫慮這樣發怒,一個個膽顫心驚,就算原來曾想勸諫退兵的,也不敢再勸,個個退了出去。回頭看看正在殿上發愣的太傅司馬懿,心中又皆有幸災樂禍之意。
讓你狂,這回沒得可狂了吧。
司馬懿在殿下低頭不語。表面上傷懷,其實心中只是冷笑。
一時群臣散盡,中宮來請:“太傅大人,陛下在後面待侯大人。”
司馬懿隨之走入後殿,見孫慮正抽著長劍在空中虛劈。見司馬懿到了,急迎上來,道:“怎麼樣?我最後這一劍劈地怎麼樣?”
司馬懿施禮道:“威風凜凜,氣勢如山,群臣喪膽,不敢直面陛下之威嚴!”
孫慮大笑,還劍於鞘,道:“還不是多虧了仲達的計策,看誰還敢小視於朕?不過,也委屈仲達了,當眾被朕掃了顏面。”
司馬懿道:“陛下一片關愛之心,司馬懿粉身碎骨,亦不能報答萬一。眼下強敵壓境,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