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有陳陽這個機靈鬼在,自然是難不倒這城鄉二人組。陳陽帶著岑佳華順著那些個馬幫、採藥人和獵人長年累月走出來的羊腸小道,不斷地前進。
還真別說,陳陽雖然年紀小,但是這山裡行進的經驗卻是岑佳華望塵莫及的。那些淺綠色的七里香液汁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路上,都沒有什麼蚊蟲來騷擾他們倆。
走了一個多小時,他們兩個走到了一條小溪旁邊,陳陽這才停下了腳步,休息起來。岑佳華看著這小溪清澈無比,就坐在小溪邊的岩石上,脫了鞋子,把腳泡進水裡。他只感覺一股沁人心扉的涼意從腳底的湧泉穴直接衝進體內,頓時,些許的疲勞感覺就不翼而飛了。
這條小溪大概也就2、3米寬,彎彎曲曲地從山谷深處延伸出來。小溪裡面佈滿了光滑的鵝卵石,在清澈無比的溪水之下,一塊塊都是水靈無比。在水底,碧綠的水藻在隨著流水輕輕擺動,宛如一個優雅的少女,這讓(九月論 壇·~·整理排版)岑佳華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水裡面不時有三兩隻游魚扭動著靈活的身體,大搖大擺地游到岑佳華的腳邊,甚至還頑皮地來親吻岑佳華的腳板。一旦岑佳華把腳一動,它們就馬上機靈地竄出老遠。然後探頭探腦地檢視了一番,看著沒有什麼危險又繼續跑過來和岑佳華的大腳做親密接觸。
陳陽告訴岑佳華說這種魚叫做‘眼暈魚’,真正的學名是什麼他就不知道了。這種魚在蓮花山附近的水域裡面隨處可見,沒有什麼稀奇的。這種小魚因為身上深深淺淺的黑色斑紋讓人看上去有些眼花,再加上它們似乎暈頭暈腦,有一些傻乎乎的,所以人們就稱呼它們為‘眼暈魚’
‘眼暈魚’長到最大也就有人的大拇指一般大小,而且味道卻不怎麼樣。當地人主要把這種魚當作釣鯰魚和烏頭所用的釣餌,很少有人會把它們捕撈回去吃掉的。
不遠處的草叢裡面傳來一陣陣蟋蟀的叫聲,小溪旁邊的石堆裡面有類似青蛙的叫聲,但是陳陽卻告訴岑佳華這是一種青蛙的遠親,叫‘壽蛙’,一點都不好吃。
附近的山林裡面不時傳來一聲聲鳥鳴,但是岑佳華卻是一種都聽不出來。
坐在岑佳華對面的陳陽卻是一個山裡通,他光是聽聲音就能分辨出來哪種叫聲就什麼鳥發出的。聽著他的解釋,岑佳華算是開了眼界。
比較清亮、急促的是山雀的聲音;嘰嘰喳喳很吵鬧的是麻雀群;斑鳩的聲音不大,但是穿透力不錯;……等等。種種的知識讓岑佳華瞭解到,這樣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山林鳥叫都能有這麼大的學問。
休息了一會之後,陳陽站起身來說道:“佳華哥,我們走,等翻過前面最後一道山樑,那座半山腰上就有一個鷓鴣林了。”
接著,兩人有開始了又一輪的前進。
正文 第十三章 獵鷓鴣
陳陽帶著岑佳華從小溪邊上的山林中向上攀爬,這時候,已經完全沒有路的概念了。兩個人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灌木、、荊棘、雜草和蔓藤,組成了一道道阻礙。
陳陽帶著岑佳華走了一段不短的距離,一直到離開了剛才那條小溪的視野,他才開始去處鐮刀,開起路來。
岑佳華有些納悶,就問道:“我們剛才幹嘛這麼辛苦地鑽草叢呢?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用鐮刀呢?”
“我們要去的鷓鴣林是我老豆發現的,哪裡人跡罕至,若是直接在路邊就留下痕跡,恐怕那些鷓鴣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斷根的。”
走在前面的陳陽不斷地揮動著手中的鐮刀,艱難地開闢出一條勉強能容人透過的小道。等走到了半山腰,陳陽已經是累得不行了,只好換上岑佳華在前頭開路。
剛才岑佳華在後面看著陳陽手起刀落,看起來似乎很輕鬆的樣子,在心裡想說這種事情應該是很簡單的,只要有力氣就行了。
知道換上自己握住鐮刀以後,岑佳華才發現自己剛才的想法是有多麼離譜!在陳陽手中如臂指使的鐮刀到了自己的手上,似乎就變得調皮起來了。
用盡力氣揮動著鐮刀砍下去,不是斬空就是發現那些樹枝居然都沒有完全斷掉,往往還留著一些殘肢。最為難纏的就是那些又堅韌又沒有著力點的蔓藤,一刀下去它們卻依舊如故。
岑佳華即便是空有一身的氣力,但是卻是沒有多少使用鐮刀的經驗,開起路卻是事倍功半。在後面休息的陳陽看著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只好出言指點一下這位城裡娃。
“佳華哥,砍東西是藉助鐮刀的鋒利,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