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山外面各種自動化的榨油機械不同的是,這一家榨油作坊完完全全是純手工的,在現如今很是有特色。
這一天,在村子裡面吃過捲筒粉之後,岑佳華正好看到休假的吳放用摩托車馱著兩大袋花生仁準備去榨油,就跟著過去見識一番。
來到作坊的時候,因為天色還早,還沒有什麼人,吳放算是第一個到的人。
“放叔,你一共種了多少的花生,居然有這麼多的花生用來榨油?”一邊幫著吳放把袋子從摩托車上面卸下,岑佳華一般和吳放在聊天。
一畝多,除了留下一點之外,都在這裡了。”吳放屋簷底下,一邊回頭說道。
在榕樹村,一般用來種植花生的都是山地,並不像山東平原的土地那樣肥沃,因此產量稍微低點是正常的。
這時候,作坊的老闆已經是把準備工作做好了,招呼吳放把花生仁扛進去。
走進屋子裡面,岑佳華才看見一個巨大的鐵鍋已經燒熱了,屋子裡面一陣悶熱的感覺撲面而來。
吳放把一袋的花生仁倒進了大鍋,然後作坊的老闆就拿起一個大鐵鏟開始翻炒起來了。
“這道工序是最要的,花生仁要是炒不熟的話,出油率就會很低;若是炒焦了,出油就會帶著一股燒焦的味道。”看著出一副饒有興致的樣子,站在一邊的吳放低聲向他解釋道:“一般負責翻炒的都是老師傅才行,只有他們能根據不同的花生來決定炒到幾分熟。”
岑佳華只看見作坊的師光著膀子,雙手握著鐵鏟在上下翻飛,但是鍋子裡面的花生卻是一顆都沒有掉出外面。他的各種動作宛如是行雲流水絲毫沒有生澀之感,一舉一動都是充滿了力量與技巧的完美結合。鐵鏟和鐵鍋之間不是相碰、摩擦,發出了富有韻律的聲音,叮叮噹噹地響起來了。
岑佳華有些慨,民間隨時都可見高手,別看這位食府其貌不揚的,但是長期鍛煉出來的這一手也算得上是一種技藝了。
不一會兒,屋子裡面就開始飄起熟的花生的清香了是看著花生仁的種皮就依舊火紅如故,並沒有半點被燒焦。又翻炒了一會,空氣之中的香味是越來越濃了,讓人簡直是有些沉醉在其中。
作坊的師傅開始一剷剷地把炒熟的花生剷起來,轉進旁邊的一個漏斗裡面。岑佳華只看見他的動作極快是卻沒有一顆花生被灑落在外面,實在是有些神乎其技。
古時候有賣油翁油穿銅錢典故,如今岑佳華在一個普通的農民身上也是發現了這種特質。看來熟能生巧的道理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都不會少啊。
炒熟的花生仁放進機器之後一個作坊的師傅開始絞動轉盤,開始了榨油的程式。
這時候,岑佳華鼻子聞到了更為濃郁的香味,這種純粹屬於花生油的香氣比在市場上買回來的所謂純正花生油還好上太多了。
吳放提著自己帶來的水桶在門口的出油口接著冉冉流出的花生油,臉上已經是笑開了花。他不時有鼻子吸溜一下這醉人的香氣,一邊陶醉在其中,一副全然忘我的樣子。
岑佳華湊上前去看了看,發現這些花生油並沒有那麼澄清,金黃色之中還略帶一點黑色過那個味道實在是太好聞了。
後來,岑佳華才知道這些黑色是殘留的花生渣引起的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靜置之後,就會沉澱分層的。
不一會兒吳放帶來的兩大袋花生仁都已經榨完了,變成兩小桶滿滿的花生油和兩大袋蓬鬆的花生渣。這花生渣可是好東西呢只要和豆粉、魚乾粉還有玉米粉攪和在一起,無論是餵豬餵雞鴨都是高階貨。
岑佳華和吳放離開榨油作坊的時候,作坊的門口已經是排成了長隊,村民們都把自家要榨油的花生仁送了過來。人們都要搶著才今年的農曆中元節之前吃上新鮮的花生油,因此才會如此集中地送過來榨油。
花生之後就是芝麻、綠豆等作物,一樣一樣的,都成為了榕樹村農家小院裡面翻曬的果實,整個村子裡面到處都是豐收的氣息。
那些前來遊玩的遊客紛紛向村民購買那些新榨的花生油,好友各種各樣純天然的芝麻、綠豆等。在吃慣了轉基因食物之後,乍一嚐到這些味道純正的東西,讓這些城裡人實在是有些激動,一個個都是大包小包地提溜回去了。
村民們雖說是每一家每一樣東西都只是很少量的,但是積少成多,累積起來,倒也是賣到了不少的鈔票。很多人正尋思著來年的時候專門種上一種作物,專門賣給城裡來的客人。
不得不說,市場的魅力是巨大的,原本村委會還有上級農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