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緣故?”
片刻,士兵將陶利帶上城頭,劉璟笑著迎了上去,“怎麼會在這裡遇見二叔?”
陶利行一禮道:“我是從漢中過來,聽說襄陽有戰役,便上庸江段等了十幾天,昨天路過堵水河口,正好遇到了江夏戰船,得知州牧在庸南城,我便過來看一看。”
劉璟點點頭又問道:“不知這次二叔販運什麼貨物?”
“主要是藥材,漢中的天麻、杜仲和當歸都是上好之品,在漢中賣不出價,但如果運到江東販賣,可獲利十倍。”
這時,賈詡笑眯眯問道:“我們很好奇,陶家的船隊居然不掛船帆便能逆水行舟,這是何故?”
陶利不由有些得意地說道:“陶家三年前販馬時把生意擴大到了關中,但最大的問題就是貨物運輸,用騾馬隊走陸路不僅耗時,而且貨量不大,雖然可以走漢水運輸,但上庸到漢中一段水流頗急,順水沒有問題,但逆水而行就有困難了,就算有船帆也難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陶家好幾年,直到今年夏天,我們遇到高人,才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
“是怎麼解決的?”劉璟好奇地問道。
“很簡單,在船底裝上木輪槳片,而船工在艙內蹬踏,只需六人,船便可在漢水上逆水而行,這樣就解決了船隻的推動問題。”
劉璟這才恍然,原來是用人工動力,這倒是一個極好的辦法。
賈詡更加好奇,又笑問道:“我很想知道,是哪個高人替你們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
劉璟帶著賈詡和十幾名將領來到碼頭上,在他們眼前是陶家的貨船,幾乎所有人的眼睛都向船底望去,只見在船隻的中後部兩側安裝了兩隻葉輪,有點像灌溉用的水車,只不過人是在船艙裡蹬踏。
眾人又上了船,走進船艙裡參觀,每個人都極為好奇,他們都是長期呆在江夏,對水戰及船隻瞭解很深,如果真有逆水行舟的船隻,這對水上航行將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只見在船艙後部,兩邊各有一排踏板,一排有三塊踏板,人可以坐著蹬踏,有一根木連軸將三隻踏板的支軸聯串起來,最後合成一股力,由木連軸帶動船外的木輪漿片。
這時,三名船工給眾人示範一下,只見三人配合默契,蹬踏得非常輕巧,也不費力,這得益於那根長長的連軸,省了很大的力氣。
做工之精巧,設計之巧妙,令眾人讚不絕口,劉璟更加想知道,設計這個連軸蹬踏板的高人究竟是誰?竟然頗有一點後世傳動機械的原理。
這時,陶利帶著一名年約二十五六歲的年輕男子走進來,笑著對劉璟介紹道:“啟稟州牧,這位公子便是這種木輪槳片的製造者,關中人,姓馬,在關中頗有制器名氣,他這次正好跟船,想進一步改進槳片”
劉璟心中一動,這位年輕名匠不會就是馬鈞吧!
年輕人顯得有點緊張,上前向劉璟深施一禮,結結巴巴道:“在下馬...馬鈞,字德衡,關中扶...扶風人,參見...州牧。”
他說話頗為吃力,但劉璟卻聽得清清楚楚,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發明家馬鈞,劉璟大喜過望,他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會在這裡遇見馬鈞。
馬鈞也是大器晚成,從小家境貧寒,又患有嚴重口吃,十六歲時赴終南山尋仙求道,不料卻遇到一名隱居數十年老人,自稱為鬼谷派傳人,精於奇門機械。
正是在老人的悉心傳授和影響下,一心求道的馬鈞也漸漸迷戀上了機械製造,八年後返鄉,改進紡紗綾機,使效率提高十倍不止,使他一舉成名。
馬鈞專注於各種精巧機械設計,漸漸成為關中名匠,也正是他的名聲在外,才使得他有機會踏上了極重家族背景的宦仕之路。
此時馬鈞在關中已極賦匠名,正逢陶利為漢水行船而苦惱,願出高價徵求解決方案,一名關中大商賈便將馬鈞介紹給了陶利。
在馬鈞的精心設計和十幾次試驗後,終於發明了踏板木輪槳片,這便解決了船隻在河水較急情況下的逆水行舟問題。
馬鈞自己也知道這項發明意義重大,他擔心出現新問題,不斷跟船觀察改進,今天他又一次跟船觀察,不料正好遇到了劉璟。
劉璟既然遇到馬鈞,當然不會放過他,有他在,自己很多軍事機械上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弩箭的改進,比如投石機和石炮的改進等等,這些都需要一個高超的匠人。
“原來閣下便是德衡先生,劉璟久仰大名了,劉璟有不少困惑想向先生請教,不知先生能否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