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坐回席
中。韋小寶笑道:“說到欺君之罪,不瞞你說,我欺瞞皇上的
事倒也作過幾樁,不過皇上寬洪大量,知道之後也不過罵上
幾句,沒甚麼大不了的。”施琅道:“是,是。大家都說,皇
上對待韋大人深恩厚澤,真是異數。君臣如此投緣,實是曠
古未有。但像卑職這種沒福份的小將外臣,那是萬萬不敢跟
韋大人學的。”
韋小寶微笑道:“施將軍嘴裡說得好像十分膽小,其實我
瞧啊,你的膽子倒是很大的。聽說施將軍攻下臺灣後,做了
一篇祭文去祭國姓爺,可是有的?”
施琅道:“回大人:‘國姓爺’三字,是說不得的了,現
下的國姓是愛新覺羅。咱們提到鄭成功時,要是說得客氣些,
只能說是‘前明賜姓’。因此卑職的那篇祭文中,只說‘賜
姓’二字,決計不敢大膽犯忌。”他料知不答應帶同韋小寶去
臺灣,這小鬼必定雞蛋裡找骨頭,硬要尋自己的岔子。“國姓
爺”三字是大家都說慣了的,可是鄭成功得明朝賜姓為朱,他
的國姓是明朝的國姓,不是清朝的國姓,韋小寶倘若扣住這
三個字大作文章,說他念念不忘姓朱是國姓,申報朝廷,這
件事可大可小,說不定會釀成大禍,因此上搶先辯白。
其實韋小寶沒半點學問,這些字眼上的關節,他說甚麼
也想不到,經施琅一辯,反而抓到了把柄,說道:“施將軍曾
受明朝的爵祿,念念不忘前朝的賜姓,那也怪不得。倘若真
是忠於我大清,應當稱鄭成功為‘逆姓’、‘偽姓’、‘匪姓’、
‘狗姓’才是。”
施琅低頭不語,心中雖十二分的不以為然,但覺不宜就
此事和他多辯論,稱鄭成功為“賜姓”,果然還是不免有不忘
前朝之意。
韋小寶道:“施將軍那篇祭文,定是做得十分好的了,念
給我聽聽成不成?”
施琅只會帶兵打戰,哪裡會甚麼祭文,這篇祭文是他幕
僚中一名師爺所做的。這師爺頗有才情,這篇祭文做得情文
並茂,辭意懇切,施琅曾聽不少人讚揚,心中得意,將其中
許多句子熟記在胸,向人炫耀,當下便道:“卑職胡謅了幾句,
倒教韋大人見笑了。”於是將祭文中的幾段要緊文字背了出
來。
韋小寶聽他背完了“獨琅起卒伍,與賜姓有魚水之歡,中
間微嫌,釀成大戾。琅與賜姓翦為仇讎,情猶臣主,蘆中窮
士,義所不為。公義私恩,如此而已。”那一段,點頭讚道:
“好文章,好文章。這篇文章,別說殺了我頭也做不出來,就
是人家做好了要我背上一背,只怕也得讀他十天八天。施將
軍文武全才,記性極好,佩服,佩服。”
施琅臉上微微一紅,心道:“你明知我做不出,是別人做
的,我讀熟了背出來的。這般譏諷於我,那也不必跟你多說。”
韋小寶道:“其中‘蘆中窮士,義所不為’這個字,是甚
麼意思?我學問差勁得很,這可不懂了。”
施琅道:“蘆中窮士,說的是伍子胥。當年他從楚國逃難
去吳國,來到江邊,一個漁翁渡他過江,去拿飯給他吃,伍
子胥怕追兵來捉拿,躲在江邊的蘆葦叢裡。漁翁回來,見蘆
中躲有得人,便叫道:‘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後
來伍子胥帶領吳兵,攻破楚國,將楚平王的屍首從墳墓裡掘
了出來,鞭屍三百,以報殺他父兄之仇。賜姓……鄭成功曾
殺我父兄妻兒,臺灣人怕我破臺之後,也會掘屍報仇。卑職
這篇祭文中說,這種事我是決計不做的,鄭成功在天之靈可
以放心,臺灣軍民也不必顧慮。”
韋小寶道:“原來如此,施將軍是在自比伍子胥。”
施琅道:“伍子胥是大英雄、大豪傑,卑職如何敢比?只
不過伍子胥全家遭難,他孤身一人逃了出去,終於帶兵回來,
報了大仇。這一節,跟卑職的遭遇也差不多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