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根線那麼粗,老先生看都看不見。只聽到他(劉斐)說得好聽:我們的部隊這麼展開,那麼攻擊,老先生就哦哦哦地直見點頭,人家又說不上話。部隊到了那裡,根本不是那回事,連河都過不去。只怕連這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蕭慧麟《蕭毅肅上將軼事》)
到解放軍快渡長江了,蔣先生才把蕭毅肅調去接替劉斐做作戰次長,可是大勢已去,連收拾殘局都來不及了。
蕭毅肅眼中的劉斐,可以說是幕僚觀察幕僚,高參評論高參的絕佳寫照。
在蕭毅肅的筆下,劉斐是這樣一種情態,而在作家老軍先生看來,劉斐老早就做出戰略家的姿態,而且實際掌握作戰樞機,說劉斐“在國府,敢與蔣先生為戰略乃至軍事指揮問題,面紅耳赤地爭論”。他以為,能夠稱為戰略家的軍事人才,倒真是鳳毛麟角。白崇禧將軍雖以“小諸葛”見稱,但時代慢慢變了,他已並不以精於戰略見著。至於已故的二位兵學家蔣方震(百里)與楊傑,理論雖高,只合做一個軍事教育家,掌理軍事教育機構,而且終其身也沒有真正而長期的主持過戰略部門的職責。但是這種比配是一種冒險,因為論實戰,劉斐較白崇禧北伐期間的指揮若定望塵莫及,論戰略思想和著作影響,他在後兩者面前也抬不起頭。只是他的作態,就大大超出這些人的水準。他的出身極微,既不是書香世家,也不是將相門第,只是一個窶人之子。當然,英雄莫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