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鍪慮殯薷�闋鮒髁恕�
第二天一上朝,丞相申屠嘉就把這個事提出來。漢景帝說,哎呀,這個事兒朕知道了,這個晁錯他是在太上皇廟的牆上開了一個洞,不過那個牆不是內牆,那是外牆。晁錯他開的是最外面的那個,沒戳到裡面去。外面那個地方是幹什麼的呢?是安置閒散官員的,沒什麼了不起的。最後漢景帝說了一句最關鍵的話:這個事是朕讓他做的。申屠嘉沒有話說了,回到家裡吐血而死。這就是說,晁錯剛一上臺就氣死一宰相。
申屠嘉是什麼人啊?申屠嘉是跟著高祖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啊!這樣的人都搞不掂晁錯,還有誰能擺平他?晁錯——我們可以想像得出——他在朝中更加是恃寵驕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了。
冤死的晁錯(下)(2)
這裡順便要說一下申屠嘉這個人,他可不是小人。我們去看史書對申屠嘉的評價,這個人其實是一個非常廉潔的清官,有個說法叫“門不受私謁”。什麼叫“門不受私謁”?就是他在自己家裡頭是從不接待客人的。其他的官員你不要到我家裡來談事,有事咱們上朝,到辦公室去談。袁盎曾經找過申屠嘉,申屠嘉說,袁公有什麼事嗎?公事明天到辦公室找辦事員談,如果是私事,本丞相無私事,清官嘛。由這件事情而來,申屠嘉在這個朝廷當中威望是很高的。晁錯你得罪了申屠嘉,你就同時得罪了一批正人君子,比方說後來聯名上書要殺晁錯的廷尉張歐。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也是個大好人。廷尉我不是說了嗎,是司法部長兼最高法院院長。張歐他辦案子有一個原則,就是拿了判決以後,他要先看,看了以後,如果他發現這個案子有疑點,比方說證據不足、程式不對,就要發回去重審;如果交上來的案卷左看右看都挑不出毛病,那是證據確鑿,這個人也確實是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能赦免他了,那張歐會親自到監獄裡去宣讀判決書,流著眼淚,是一邊哭一邊讀,說你犯了什麼滔天罪行,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弄點好酒好肉伺候,你就上路吧。張歐是這麼一個人,你想這樣一個人都主張殺晁錯,晁錯得罪人得罪到什麼程度,我們就可想而知了。
那麼,晁錯為什麼不得人心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政見不和。他主張削藩,其他人主張不動——“道不同,不相與謀”。第二個原因是性格不好。《史記》和《漢書》講到晁錯的時候都用了四個字:“峭”、“直”、“刻”、“深”。峭,什麼意思呢?嚴厲;直,什麼意思呢?剛直;刻,什麼意思呢?苛刻;深,什麼意思呢?心狠。一個人又嚴厲,又剛直,又苛刻,又心狠,能討人喜歡嗎?不討人喜歡。誰會喜歡這樣的人呢?誰會跟這樣的人成為好朋友呢?這樣的人怎麼會有一個好的人緣呢?而沒有一個好的人緣,你怎麼能在政府裡面混呢?這就是晁錯性格上的原因。
晁錯的這個性格,我們在電視劇《漢武大帝》裡面也看到有所表現。晁錯推出削藩的政策以後,朝野譁然。晁錯的父親就千里迢迢從潁川趕到長安來找晁錯,他是這樣說的:外間所有人都說,你為政濫用權力,只管向皇上出壞主意,專以侵削劉氏諸王的封地為務。俗話說,疏不間親,天下劉姓都是一家,劉姓都是天子的親戚啊!為父就想問你,你能不能閉口不言?你一心為了鞏固他劉家的天下,難道你就不怕咱晁家有一天被滿門抄斬、滅門九族嗎?
聽父親這麼說,晁錯是這樣表白的:父親,兒子是從政之身,當仁不讓!削藩是利社稷安國家,關係到大漢朝千秋萬代、長治久安的大事。兒子義不容辭!父親,兒子忠孝難以兩全!
這個情節表現了什麼?表現了晁錯的忠心耿耿。晁錯是一個既忠心耿耿又深謀遠慮的人,按說他實在是一個國家棟梁,但是晁錯的忠心耿耿和他的深謀遠慮都有一點問題。什麼問題呢?晁錯他是為國深謀遠慮,但是為自己一點兒都不深謀遠慮,所以《漢書》對他的評價是:“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就是說自己要倒黴了,他都不知道。這樣的人,按照我們一般來說的道德標準來看,是一個大好人啊:大公無私、一心為公、一往無前、奮不顧身,這不是很好嗎?怎麼會不好呢?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能為自己考慮的人,他往往也不能為別人考慮;不懂得民情的人,不懂得那些人之常情的人,也往往不懂國情。國家是什麼?國家是由具體的人民構成的,人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你不瞭解人,你就不能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了解人性、人情,包括人之常情,你不能夠沒有人之常情。一個不把自己生命放在眼裡的人,往往也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眼裡;一個不把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