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貨物?”
“是的。”
基洛夫雖然對這批“貨物”很感興趣,但從長遠考慮,因此和華夏人交惡並不划算。最終,他同意了華夏人的條件。
就這樣,華夏代表在談判桌上使手段,談判桌下送鈔票,從俄國談判代表手裡得到西伯利亞大鐵路貫通歐洲段的運輸和使用權,又以食品和武器搞定了佔據伊爾庫茨克的反抗組織。
自此到一戰結束,華夏的商品將源源不斷的從俄國人修築的大鐵路運往歐洲,打著中立國的旗號,避開英國的海上封鎖和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用罐頭,餅乾,鋼盔以及各種產品換來大把的鈔票。
“沒船也未必是壞事。”
李謹言十分關注華俄的談判程序,當看到展部長把俄國人繞得暈頭轉向,一邊咬牙切齒,一邊不得不在協議上簽字時,笑得直拍桌子。
“不過從鐵路上運輸,尼德和許二姐就不能繼續留在比利時了。”李謹言拿起蕭有德蒐集來的關於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所有資料,對照桌面上的地圖,最終目光落在了瑞士這個國家之上。
為了保證貨物不在中途被截,還得有一定的武力,或許該讓兵工廠研究一下列車炮?
至於沿線的車站,問題也很容易解決,大不了損失一些,總是能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只要貨物進了歐洲,就一切都好說。畢竟俄國同德國和奧匈帝國接壤,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怎麼從東普魯士運回柏林和維也納,是這些日耳曼人自己的事。至於法國和英國,反正他們有船,自己來運就是了。
李謹言放下資料,撇撇嘴,等到他手裡有了船,俄國再亂起來,任誰吃了他的,都得給他吐出來!
十月中旬,歐洲西線戰場上,盟軍和德軍奔向大海的對稱運動終於告一段落,從瑞士到比利時海岸線,綿延了六七百公里的塹壕,鐵絲網和各種工事,沒有任何一方能從正面突破對方,也沒人能成功包抄對方的側翼。雖說雙方都不甘心,但條件所限,繼續跑下去,要跑進英吉利海峽嗎?
德國總參謀部制定了一個新的計劃,德國人不接受失敗,他們發誓要在英法聯軍的防線上撕開一個口子,徹底擊潰他們。
這個攻擊點,選在比利時小鎮伊普雷。
若推選一戰中最倒黴的城鎮,伊普雷絕對榜上有名。
一九一四年歐洲戰場最後一場大戰,發生在伊普雷,德國第一次發動毒氣戰,選在伊普雷,毒氣之王芥子氣第一此在戰場上被使用,還是伊普雷。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它?這句話絕對是對伊普雷的最真實寫照。
三個星期的伊普雷戰役,德軍和英法聯軍均死傷慘重,德軍的大量年輕志願者死在了衝鋒的路上,英國第一批遠征軍幾乎全軍覆沒。
法國軍隊也發揮了超乎想象的戰鬥力,三個歐洲強國絞殺成一團,戰場上滿布硝煙,鮮血和屍體。
華夏在一戰中保持中立,卻派出了軍事觀察團,同行的還有美國。或許是華夏的藥品,鋼盔以及罐頭等產品對交戰各國越來越重要,交戰雙方對華夏和美國的軍事觀察團還算客氣。
軍事觀察團和戰地記者每隔三天就會將歐洲的戰況發回國內。這些電報對華夏政府和軍隊同樣重要。
重炮,機槍,死在衝鋒路上計程車兵,在戰壕中拼死搏殺的生命,噴灑的鮮血,倒伏的樹木,黑色的硝煙……
這就是戰場。
十月下旬,伊普雷戰役已經結束,德軍和英法聯軍都無力在短時間內發動另一場同等規模的戰役,紛紛挖掘戰壕,在泥濘的戰壕裡舔舐傷口,積聚實力,等待下一次進攻。
華夏與俄國的談判也終於有了結果。這份被後世稱為《十月協定》的條約,曾經被某些專家認定為《滿洲里條約》的補充,並言之鑿鑿的聲稱,他們有絕對可靠的證據,那就是在協定簽署前三天,樓少帥發給樓大總統的一封電報。電報上的內容與協定內容幾乎沒什麼出入,這也是後世人認為這份協定實際上是樓逍利用武力和金錢在背後推動的原因。
甚至有人猜測,此時的樓逍已經秘密同德國結盟,因此才能迫使俄國答應華夏的談判條件。雖然沒有證據,但持有此種觀點的人仍不在少數。
不管後世評價如何,都無法否認《十月協定》對華夏收回北方領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條約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關於領土的劃分,雖然額爾古納河沿岸仍沒有明確,但尼布楚和雅克薩確認重歸華夏,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也重新劃歸華夏。